我初次去东安湖参观时,这里还是一个大工地。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四处穿梭忙碌,运送材料的各类工程车进进出出,蓝色的围栏立在黄色的膨胀性土路边,参观者只能被动地顺着这些就像是树干枝丫的道路去到各个地方,见到的也是非常有限。好在解说员因为对规划图了解透彻,知道整个工程最后可能呈现出来的画面。她在尽力给大家描绘一幅东安湖未来的美好图景。
引导我们参观的是龙泉驿区一位文化工作者,他对龙泉驿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并多次到这个地方来搜集民间传说。他说,之前住在这里的居民,搬迁之后,会星散到各个小区,再聚集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而且每个人知道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有些地点消失后,故事也会被淡忘。他在拆迁过程中就集中寻找了好几位上了年纪的原住民聊了很多次,他们的故事现场道出来后,除了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也会相互受到影响和启发,也有相互补充,这就使得故事的相对完整性成为可能,记录下来后的精彩是可以预期的。所以,他给我们讲述东安湖的来历时也是津津有味,介绍地方历史人物也饱含着感情。东安湖的人文生态就这样在地方文化工作者的笔下显得更加饱满丰富和多姿多彩。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这位文化工作者还现场吟诵了宋朝诗人方一夔一首诗的前四句,“东安”两字的来源就出自其中的“东风吹梦落东安。”可见其用心用情之深。这首题为《寄何稼隐》的是一首律诗。原诗是这样八句:“欲出孤云意已阑,东风吹梦落东安。灯前乡国千山隔,窗外乾坤一面宽。放马脱缰嘶晓岸,连樯牵索上晴滩。阑干倚遍空相忆,花落芳洲春半残。”他把这首律诗进一步引申为进入京师画院、后任少府监主簿(正六品,后赠紫衣授四品)的高克明,他于1023年冬接受朝廷派遣,前往成都,并入住龙泉驿小站,因对这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画出了现流落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绝世佳作《溪山雪意图》,并感叹龙泉驿小站湖边为“日出东安胜地”。1125年,北宋亡。高克明子孙为躲避战乱,全家南迁成都平原,把家安在龙泉驿的东安湖边,也把高克明的遗骸从绛州带到东安湖边安葬,圆了他“日出东安”美梦的证据之一。
那天,我还亲眼见到了东安湖人工种植湖草净化水质的场景。工人们驾着小舟,或穿着防水服,在湖中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将苦草、黑藻、金鱼藻等放养下去,等它们伸出“小手”抓紧水底的泥土后,又投放进螺类、贝类、虾类和鱼类。水有了透明度,蓝天白云也乐意去到里面“游荡”,水天一色,波平如镜就会成为常态。到那时,唯有风的嫉妒,才能让湖边的草木欢快地频频摇摆点赞,水也会以丝绸的形态有了动感,呈现出羞涩的一面,让人的视线产生幻觉。这一切,后来都如愿以偿。
东安湖公园
成都大运会开幕之际,我情不自禁地为东安湖写过这样一首题为《观成都龙泉驿区东安湖有感》的七绝:“东安湖水平如镜,丽日多情浴彩衣。大运会兴观崛起,旅人至此不思归。”成都大运会,成都乃至四川,或国内国外,有多少人的目光聚焦于此,又有多少人因东安湖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而心动,最终付诸行动,在此安居乐业,或成就一生的梦想或颐养天年。与其说是大运会使一座城市有了崛起的机会,不如说是人的心动,自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旅人至此不思归。”就是“人和”意识的自然流露吧。
甲辰年龙年辛未月丙子日,我参加成都都市生态圈文学采风活动,第一站即是东安湖公园。那天,我起了个大早,从成都市温江区乘坐地铁四号线转二号线来到龙泉驿区连山坡站时,时间还不到九点,我便赶到终点站。出站口,吃了便餐,又回到龙泉驿区往成都方向的起点站内。我没有匆忙上车,原因是被站内柱子上镶嵌的古香古色的诗画吸引了。两端的第一根柱子靠地铁车厢的两面都是龙泉驿的市井生活场景,有古代的,有近代的。画的上方有位骑士骑马在狂奔,这也道出了在古代龙泉驿作为驿站的特色。下方是三位老人在箩筐前或站或坐,有一人似乎是在划船,箩筐里摆的是桃子或红薯。可能是想说明龙泉驿山脉物产丰富的一面吧。其余七根柱子都是对称镶嵌的图文画像。每幅图上端是诗人画像,下端配一首诗。这十四幅诗图分别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宋之问的《渡汉江》、陆凯的《赠范晔》、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张籍的《秋思》、陆游的《别建安》。龙泉驿区人文生态从地铁起点站就扑面而来,联想到龙泉驿区在当代就有刘晓双、凸凹、傅全章、雍也、曾明伟、印子君等为代表的文化人,一直在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不得不让人深思和陶醉。
火炬塔
虽然接送我们的车在连山坡等待, 但计算路线,我还是从龙泉驿区市中心来到东安湖公园的。坐在观光车上,眼观湖光天色,以及不远处的高楼,耳麦里还传来导游的解说,不由得感叹,人有的时候还真可以一心多用的。人的记忆是很奇特的,某些时刻有自动选择性的一面,不需要凝神细听,就自然而然地接收到这样的讯息:东安湖有七岛十二景二十四桥。我们最先去到的是火炬塔。可以想象一下,在八百名火炬手的接力中,历时四十九天,圆满完成了在全国二十五所高校的传递后,被点燃的火炬曾经燃烧了十二天。合影时,内心也重新燃起了一把青春之火。步行往前,经过了《桃影桥》。这座桥是根据陆游的《泛舟观桃花》的第一、二句第一个字命名的。全诗是这样的:“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除了在桥的两端都有这首诗的标牌外,在桥中部的栏板上也刻了。紧接着是《桃语桥》。两桥之间一段路的两边都种上了矮矮的桃树。没有成熟的桃子自然落在草坪上,有的开始腐烂,虽然没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意之美,但也呈现了自然之美的另一种真实:鸟惊山果落。这个只能算是没有培育过的毛桃野果,不知它是从哪个园艺场所移栽过来的,不能称之为山果。耳麦里继续传来这样的解说,东安湖公园里有几百种植物,上百种鸟和昆虫。植物多数是栽种的,有少量是风和鸟儿带来的。鸟儿和昆虫完全是来去自由,能把这里作为家园,也是真正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湖里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等。其实,公园是城市的心肺,是城市人放飞心情的一片净土。市民不需要知道太多的各种统计数据,只要静静地去到里面行走,默默地感受就行了。不过,人在近处的活动范围常常是非常有限的。多数时候,人都是喜欢去远方感受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对身边的美景却熟视无睹。身边的美景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楼盘的价值。人心之累,大抵如此,皆是欲望使然。
此次观光用时很短,只作环湖游。穿过竹语岛也未曾停顿,心仪已久的成蹊岛上东安阁也只是远观,听说那里面内容颇多,名人字画是必不可少的。湖中心一座岛上可以作三百六十度观景的地方也闭馆正在完善之中,这些都给我再度游览留下了念想。美轮美奂的东安湖公园是看不完道不尽的,观园之乐趣之遗憾真是罄笔难尽书啊!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作者简介】
李永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成都市作协副秘书长,成都市温江区政协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委员,温江区作家协会主席,先后在《诗刊》《北京文学》《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发表诗文多篇(首),著有小说集《失乐园》《中国传奇》《红樱桃》,评论集《对话与探讨》等。作品曾选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并选入270余种选本。多篇选为语文阅读题,翻译为英文、日文、俄文。先后获第五届金芙蓉文学奖、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