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蓬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将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历史文物丰富城市底蕴,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气质,以传承弘扬相如文化、保护开发相如故城为主线,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厚植文化底蕴作为使命担当,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高标准修复相如故城
争创5A级景区
蓬安原名相如县。南朝梁武帝萧衍因仰慕“一代辞宗”司马相如,于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特在其故乡以“相如”之名为县名,以相如故宅为县治。据考证,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相如故城,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座州县同治的古城池。
延续至今,相如故城的肌理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和古街区犹存。其间,面积达12500余平方米的清代木结构建筑、文庙、武庙、龙神祠、天主堂、玉环书院、城隍庙等保存尚好。
为擦亮这块尘封千年的“金字招牌”,蓬安县把相如故城保护开发工程列入蓬安“10件大事”、全县“一号工程”。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执行长,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以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编制完成了《相如故城保护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
据悉,围绕“擦亮相如故城这张金字招牌”的目标定位,蓬安将按照“修缮故城、展示故城、开放故城”的思路,以相如故城为核心,建“赋圣之乡、太极之城、活水之城”;以相如文化为核心,规划布局“一线一带七片”:“一线”即南到北的历史文化体验线,“一带”即沿玉环溪的精品商业体验带,“七片”即“历史文化观光体验片、民俗文化体验片、嘉陵创意文化休闲片、相如文化博览片、水街商业服务片、民宿客栈度假片、生态景观体验片”。坚持精品化、精细化施工,全面复建相如故城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文物古建,精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亲水休闲商业街区,配套建设旅游功能设施,力争让历经千年的太极太玄袖珍故城重现历史风貌。
同时,该县大力推动“旅游+生态+文化”的多轮驱动发展,统筹推进文体中心地标建筑、相如湖国际大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爱情小镇、嘉陵江最美跑道等旅游景点,将相如故城打包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蓬安生态旅游的“核心引爆点”。
叫响相如文化品牌
亮出文化名片
近年来,蓬安全面推进相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积极彰显蓬安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从嘉陵第一桑梓4A级风景区,夫妻树、共生树、连理枝等‘爱情树’挂牌,到相如大道、抚琴路、文君路等城市街道命名,相如饭店、文君酒楼、琴台酒家等酒店餐厅命名,以及情侣楼、相如文化公园、凤凰生态公园、司马相如铜像、文化墙、相如琴台等文化场所打造……蓬安处处透着浓厚的相如文化氛围。”蓬安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承和创新相如文化,蓬安一直在努力。从2004年举办“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以来,该县已多次邀请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相如文化精神,促进相如文化传承和创新。
同时,该县还出版《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画说蓬安》《天下文宗司马相如》等系列丛书及专著,拍摄制作《寻找司马相如》《千年赋圣乡 大美公园城》等文化宣传片,发行《司马相如》文化邮票邮册,编排大型舞台剧《相如长歌》和民俗风情剧《蜀红》等,在省内外成功亮出了相如文化名片。
接下来,该县还将让相如文化走出蓬安、走向全川、迈向全国。计划聘请国内专业团队,用艺术传播相如文化、唱响相如文化。努力把相如文化纳入区域文化发展体系,做好统筹发展、抱团发展,不断提升相如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蓬安厚植嘉陵江文化、相如文化、爱情文化、农耕文化、古镇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群众文化等,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打破以往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大包大揽、公共文化机构包办垄断的旧格局,形成了市场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的新格局,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该县还积极探索政府、法人组织、社会团体“三驾马车”联动服务机制,政府每年拿出资金用于公共文化产品保障,法人组织、社会团体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共同打造公共文化供给“蛋糕”。据统计,该县法人组织、社会团体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是政府提供产品的两倍多,公共文化多元输送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在内容、形式及总量供给上的有机统一,供给总量与百姓需求实现了完美结合。
同时,该县还创新文化惠民载体,将公益性艺术基础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接地气的民心工程来打造,利用文化馆为市民提供便利贴心的文化服务,免费培训音乐、舞蹈、美术、戏曲、器乐等多种艺术门类,开设古筝、二胡、钢琴、声乐、书法、国画、戏曲等多种项目的免费培训班,让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也让蓬安本土文化发展空前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