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梦非 记者 严易程)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我国3个项目的转名录申请。其中包括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内的3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茂县羌年
“羌年”羌语称“日美吉”,因地方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称谓,虽名称不同,过法却大同小异,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题,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持续3天至5天。
以感恩还愿为主题的羌年这一传统节庆,其实也因在“大同”中存在“小异”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并因此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在阿坝州茂县显得尤为特别。
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1988年,茂县、汶川、理县、北川4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4年的羌年活动,名称为“首届羌历年暨经济文化交流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群众汇聚茂县凤仪镇举杯欢庆。黑虎羌族锣鼓队、沟口羌族皮鼓队、业余萨朗表演队、民间舞狮队、舞龙队等共500余人的演出队伍,轮番上演了独具特色的羌族传统节目。其间,还举行了羌年文化研讨、书画展、文娱体育赛等系列文娱活动,开展了经贸恳谈活动。同年,该活动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节日。
2008年6月7日,羌年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82),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5日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齐聚迎新年
近年来,茂县以“羌年”为集中展示羌族传统文化和淳朴民风民俗的载体,充分挖掘茂县民族特色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建设,全县14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六有”建设标准,完成115个行政村村级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配套,新硬化文体活动广场123个、文化院坝47个,建设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站2处。同时,持续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加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管理,发掘、申报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6人,各级非遗传承项目220项,建成县级传习中心1个,乡镇传习所8个,划定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区5个,征集羌民族生产生活用具、服饰、器具等共900余件,拍摄完成《羌年》《中国羌族民歌》等口述历史纪录片,相继制作出版了《快乐羌汉语》等羌语学习教程,开设了双语学习节目,进一步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保护、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自觉性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蓬勃能量。
(图片由茂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