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易陟 高燕)13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获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分类施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有力助推四川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18年9月末,全省民营经济各项贷款余额1.5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61.9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1.03%。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66个百分点。
贷款户数增加
融资成本下降
根据人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显示,四川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9月末,四川省有贷款余额的全口径小微企业58.66万户,较7月末增加4.29万户。其中,普惠口径小微企业55.30万户,较7月末增加4.39万户。贷款户数不断增加的同时,融资成本也在稳步下降,2018年9月,四川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7月下降0.44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免征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5.56亿元。
据介绍,我省持续推进“万家千亿”诚信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培育工程,对全省1.33万户诚信小微和民营企业开展融资培育。持续开展“专精特新”“高成长型”“小巨人”中小微和民营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截至9月末,“万家千亿”名单内小微和民营企业共获得银行贷款1212.8亿元,贷款余额1051.0亿元。2018年三季度以来,全省21个市(州)和39个县(市、区)通过融资对接活动向1.7万户小微和民营企业授信747.5亿元、贷款371.3亿元。
探索模式创新方式
促进融资“增量降费”
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降准释放资金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运用监测台账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强降准释放资金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管理。创新支小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积极发展“支小贷”业务和“小微票据通”业务,相关做法被国务院督查室纳入在全国推广的事项。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四川支小再贷款余额89.1亿元,在全国排第二位。建立对获得降准资金支持的18家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情况的监测通报制度,前三季度上述机构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89.3亿元,资金使用进度总体符合要求。
在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我省举办债券融资监管培训暨发债企业与机构投资者对接会,大力宣传推荐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积极对接银行间市场,在全国率先发行“双创”债务融资工具。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9只,募集资金119.4亿元。截至9月末,四川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双创债务融资工具58.5亿元,累计发行金额占全国的比重达30%,其中很大比例用于支持民营双创领域企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与企业充分对接,人行成都分行依托自主开发的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天府融通”网上融资对接平台,通过平台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域地向全省金融机构及时发布诚信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信息,促进银企对接。目前“天府融通”板块分设“乡村振兴”“金融扶贫”“小微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四大版块,已向金融机构发布融资需求企业“白名单”信息1.6万条,相关企业获得银行融资1.24万亿元。
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我省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抵押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其中,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征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银政企三方合作专利权质押融资模式等服务民营企业的特色做法被国务院作为首批全面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省已有14个市(州)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融资总额109.95亿元,质押专利2966件,居中西部前列。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实现应收账款融资734.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融资金额411.8亿元,占比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