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香四溢的清新空气,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精致美观的文化墙面,特色宜居的乡村庭院……在位于安岳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约10公里的石桥街道干拱村,一幅美丽富饶的新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自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干拱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柠檬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开启了一场努力脱贫奔小康、人居环境大提升的“美丽蝶变”。
干拱村柠檬园区一隅
打好“产业牌”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为了让贫困群众增收,干拱村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通过“产业+技能+就业”的帮扶模式,多举措深层次地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通过引进业主发展县域特色柠檬产业、打捆产业扶贫资金和部门帮扶资金,以集体资产入股的方式投入到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每年可实现土地流转租金收入80余万元。
贫困户张昭清告诉记者:“我有空就在柠檬园里打工,做点除草、剪枝、套袋这些活路,少的一天几十元,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挣100多元,一年下来大概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据干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王杰介绍,柠檬园每年可提供就业约8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余万元。
2018年,干拱村建成15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创收10000余元。另外,干拱村通过以奖代补、种苗补助等方式,根据贫困户具体需求,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让贫困户家庭有一项以上增收来源,使贫困户“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干拱村新村聚居点一角
打好“生态牌”
让村容村貌美起来
为营造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干拱村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内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养殖污染、黑臭水体、断壁残垣等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并成功创建2019年度四川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干拱村党支部书记代红军介绍:“目前,我们干拱村建成新村聚居点1处,85%以上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硬化水泥路14.2公里,在村社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共70多盏,并在各组主要路口以及农户家中设有分类垃圾桶。”
为了提升居住环境,干拱村在新村聚居点和社级公路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定期打扫,并把垃圾清运和河道保洁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现在啊,比原来好得多了,好几十倍都不止,居住环境好,交通也好,现在遇到下雨天出门也不担心走泥路了。”住在新村聚居点的贫困户王章果谈起现在的居住环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打好“文化牌”
让乡风文明传起来
近年来,干拱村始终抓住乡风文明这颗精神纽扣,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切实打好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乡贤”“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设置道德红黑榜,评选出一批道德模范人物,把各个方面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梳理上榜,集中展示,激发群众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
作为干拱村的帮扶部门,安岳县委办积极协调县级有关单位,下乡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农科大集和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将道德教化与文艺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
近年来,干拱村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模式,努力将干拱村打造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真正实现了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强 四川经济网记者 汤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