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妥镇何家山村草科鸡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位于甘孜东南部的泸定县是四川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市、区)之一,更是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市、区)之一。2018年8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泸定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全省第二批和全州首个国定“摘帽”贫困县。
作为曾经的脱贫“硬骨头”,泸定县成功“摘帽”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据泸定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定脱贫,产业是根本,增收是关键。近年来,泸定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种养殖及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扶贫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户收入翻番,产业扶贫见成效。
发放产业扶持资金
助贫困户变养殖户
肖学强是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五口人,三个孩子正在读书,家庭收入以务农为主。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以及湾东村驻村农技员通过走访发现,肖学强有很强的养羊技术经验,发展养殖业劲头足,随即将他纳入了全县产业扶贫养羊项目,并发放了产业扶持资金。靠着24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和改造好的圈舍,肖学强发展起了养殖业,现在他不仅养了90多只羊,还养了26头跑山猪和50只土鸡,收入实现了翻番,再也不愁孩子的学费了。
“村里原先羊圈脏的很,修得也不好,借助产业扶持金,圈舍改造了,有80多个平方,养殖的卫生也改善了,羊的效益也好多了。”肖学强说,“去年我光羊就卖了40000块钱,今年又卖了15000多块。现在日子富裕了,也脱贫了,感谢党的好政策!”
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依托产业扶贫项目,泸定县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成功“变身”的不止肖学强,泸桥镇海子坪村的贫困户张天军,靠着养殖20多头西门塔尔牛和黄牛,也成为了当地脱贫户的典范。
引进龙头企业
让特色产业发展成规模
此外,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还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无偿向贫困户发放蜂箱,大力发展养蜂业,成功培育20户中蜂养殖示范户。自2016年精准扶贫开始,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引进三千米甜公司,计划在5年内培育蜂群一万群。截至2020年6月,全县范围内共发放蜂箱、蜂群2255箱,投入2130余万元。
为做好泸定县产业扶贫项目,从2016年至今,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相继在全县38个贫困村实施了蔬菜、水果、圈舍和养鸡、养蜂等16个大型项目,总共投资了2282余万元,惠及全县的38个贫困村的所有农户。
泸定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以“成片成带成规模、出量出品出效益”为指引,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的产业发展原则和“一圈一带一走廊”“脱贫奔康百公里产业带建设”的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种养殖业齐发展,构建起了农业产业“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独特格局,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叶树平 李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