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守住绿色生态“底色”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018-12-4  13:22:30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邻水全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

关门石水库

邻水县位于重庆的上风上水地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先守住绿色生态“底色”,是邻水县坚持的原则。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广安要“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广安市提出邻水县应建设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川渝两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邻水紧跟省、市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城乡共美邻水”目标,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探出了新路子、跨上了新台阶。

打赢“三大战役”

构建全面治理格局

坐车驶往邻水县城上游6公里处,映入眼帘的是静谧而壮阔的关门石水库。这是确保邻水县城20余万居民饮水安全的“生命之源”,经过农户搬迁、库区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监管等综合环境保护,如今水源水质已达国家饮用水二类水质标准。

“今年,县里开展‘双脚丈量母亲河’行动,强化污水治理,取得良好成效。”邻水县水务局局长林木告诉记者,该县两条主要河流为御临河、大洪河,其中御临河在御临镇出境入重庆市长寿区,保护好河流环境不仅有利于当地生产生活,更是对“邻居”负责任。

打赢碧水保卫战。邻水坚决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河道岸线保护、河道生态基流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五大工程”。去年,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编制了“一河一策”、建立了“一河一档”、制作了“一河一图”、印发了县级河流年度“四张清单”。

如今,保护河湖岸线,邻水投入400万元对全县83座水库、2706口坪塘确权划界;投入800万元划定大洪河、御临河等界限,停业整改采砂点56处;投入12.4亿元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40座;投入1.2亿元取缔畜禽养殖场617家,建设河道生态堤防2.2公里,清淤河道2.9公里,实现全域母亲河打捞水面漂浮物1849吨;投入800万元绿化水系。

打响蓝天保卫战。邻水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全县17家砖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和扬尘治理,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71户。截至11月20日,今年邻水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达标率88.6%,居广安市第一位。

打响净土保卫战。每天清晨,袁市镇团坝村2组垃圾池边,由镇政府统一调度的垃圾清运队将垃圾装车,运往镇上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像袁市镇这样的垃圾压缩中转站,邻水县共有7个,辐射30多个乡镇,全县垃圾收集和处理率达到百分之百。

目前,邻水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场地治理。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环境风险。今年以来,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0万亩,113家涉危企业完成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制定及备案工作。

随着“邻水蓝”成为常态,水质环境全面得到改善,土地更绿,邻水百姓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攀升。

推进“六大行动”

构建全域生态格局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涵养区,邻水县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亲水生态、回归自然特色,实施大规模绿化邻水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近年来,邻水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为目标,科学编制规划,围绕县城、城郊、重要通道、“三山两河”等重点区域,扎实开展“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三年提升计划”“厕所革命”“洁净水”“绿化邻水”“健康邻水”“三山”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六大行动”。

“政府资助修起敞亮的大院坝,房屋全部翻新,家里还修了厕所,门前屋后全是花草树木,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脏兮兮的家了。”长安乡金垭村贫困户刘永德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据悉,邻水县投入1100余万元开展“洁美家园”活动,7个垃圾压缩中转站、3000余个农村垃圾房悄然建起,50台保洁车每天奔驰在城乡大街小道上。城乡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不断推进。今年,邻水新建公厕20座,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厕所14832户,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至80.3%。

同时,全县已建成并投运的31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6.642吨,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2.8%,7215亩工矿废弃地实现复垦。今年,邻水县还开工了42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如今,全域生态格局正在邻水大地逐渐形成。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余萍  李洋  文/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