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结合东兴区发展现状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2018-11-20  11:40:39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书记  徐炼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长期关注“三农”问题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等战略部署,尤其是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内江调研时,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指示。如何迅速将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到本区域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是我们基层县区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内江东兴区辖5个街道、20个镇、4个乡,共有行政村394个、社区92个。全区面积1181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城镇人口27.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区。

通过系列调研考察,结合东兴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东兴区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因地制宜,让规划成为乡村振兴的科学引领。一要分类编制规划。邀请专家团队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明治理等方面进行调研,编制《东兴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全区乡村振兴。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立足区情、镇情、村情,全力推进“1+6+N”规划编制,科学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要坚持多规合一。按照“功能定位导向、相互衔接编制、要素协调一致、综合集成实施”的原则,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发展。三要严格规划执行。建立健全区、镇、村基层规划建设管理队伍,严格实行乡村振兴各类规划审批,将规划涉及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任务细化为项目,明确责任和时限,并纳入工作考核,防止规划与工作推动“两张皮”现象。

二、突出持续增收,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一要合理布局产业。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理念,以园区为示范,以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为抓手,沿国道321线、内吴线、内高线和内安线,布局发展蔬菜、蚕桑、砂仁、青花椒等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产业万亩示范片和产业带,培育壮大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全区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布局。二要强化抓点示范。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田家片区、新店片区、高梁片区等示范片建设。全力打造“1+2+4”示范园区,着力建好长江现代农业有综合型园区以及青花椒、蚕桑两个产业型园区,加快打造高梁竹业园区、富溪田野香村农旅康育园区、石子中药材种植园区、同福种养循环园区四个市、区级示范园区,形成园区竞相发展格局。三要推进产业融合。坚持以“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为重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更多农产品进入“甜城味”区域公用品牌。引进实力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推动“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电商”等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要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公路、高标准农田等基础建设。

三、突出生态建设,让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一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现农村环境整洁优美。二要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工作,加强农村土壤改良、污染治理与修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面落实河(库)长制,深入开展河(库)长巡河和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东兴行动和省级森林小镇创建,全面提升全区森林覆盖率,构建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三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涉农项目整合,以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为抓手,以贫困村为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推广“小组微生”模式,建成一批宜业宜商宜居宜游幸福美丽“甜城小镇”和具有丘区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突出治理创新,让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一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资源整合、矛盾化解、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稳定、便捷、畅通的民情上达新通道,形成覆盖区、乡、村的民情收集网络,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使乡村治理更加精准、精细和高效。二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好农村传统治理资源的作用。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工作,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提升依法治村水平。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三要实施文明乡风行动。加快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全覆盖。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着力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移风易俗行动,传承弘扬范长江家风家训,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移风易俗,推进形成文明乡风。

五、突出党建引领,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一要注重“引”,培育领军型人才。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出台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开展校地合作,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积极对接在外乡友,搭建返乡创业平台。二要全面“训”,培育扎根型人才。开展党政班子和各级干部全方位、多层面培训,确保广大干部懂得乡村振兴、善抓乡村振兴,打造自上而下、善抓善管的专业队伍。同时,构建农民技能培训常态化机制,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三要坚持“送”,培育接力型人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建立人才选派常态化机制,结合脱贫攻坚,从区级部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驻村农技员,为农民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各类服务,努力把能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填补齐农村人才短板,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接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