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电力阿坝供电公司抢险侧记
受连日来特大暴雨的影响,川西高原阿坝州毛尔盖河流域河水暴涨,沿河的电杆倒塌严重,电力中断。为了摸清灾情,尽快恢复供电,7月11日,坐镇黑水县西里电站指挥抗洪抢险的国网阿坝公司总经理罗亮,决定带队深入腹地查勘10千伏尔上线和35千伏扎木线受损情况(35千伏扎木线关系到毛尔盖片区3个乡农网生产生活情况),为下一步抢险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抢险路上,汽车像“潜水艇”
在地图上,从扎窝变电站到热水塘的距离不足1厘米,然而,就是这一厘米,罗亮一行却走了6个多小时,微信计步有3万多步,但实际难度超过了6万步。
早上8点多,罗亮和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小春、国网黑水公司总经理韩声全一行便从扎窝变电站出发。沿河上行,奔腾咆哮的毛尔盖河撕裂前行,划臂争先,恨恨而去,不舍昼夜,满江满水呼啸着,带着残渣废物,轰轰隆隆,寻着自己的方向,滚滚向前,由于河水的剧烈冲刷,沿河的公路被掏空,人在河边,胆战心惊。
汽车很快抵达一个叫剑科电站2号洞的地方,前面一滩长约一公里,深不见底的河水挡住了去路。“怎么办?”秉承“抢险不冒险的理念”,罗亮让司机缓缓探水而行,行至水深处,河水已没过汽车挡风玻璃,”哇!”围观的群众发出惊叹声,随行人员都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蹚过这片水,随行的州公司安监部王兴春主任感叹地说:“我们的汽车今天像潜水艇。”
哪里有险情,便有国网人
汽车继续前行,前方一堆淤泥挡住了去路,罗亮率先跳下车换了雨靴,大家纷纷效仿,带好装备,徒步向前。
前方的地名叫知尔村,泥石流淹没了这里的公路,在齐膝深的淤泥里,罗亮和他的同事们沉重前行,很快,有人的鞋子里进了泥水,有人倒在了淤泥里,但大家有相互搀扶,继续勇往直前,沿途群众纷纷则为他们伸出了大拇指,罗亮借此机会和村民们沟通:“请大家放心,我们现在进来了,我们就会尽快为大家恢复供电。”
一脚深一脚浅地蹚过知尔村这片淤泥,大家的体力消耗殆尽,前方的路却变得似乎容易了起来,行至一个叫俄罗多沟的村庄,韩声全突然扶着罗亮的肩膀感叹道:“罗总,你还记得3年前的今天我们在这里抢险吗?”“记得!记得!2015年7月11日,我才到阿坝州公司履职几天,这个村就发生特大泥石流,电力线路受到重创,我和你曾在这里并肩作战过。”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地相似,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就有我们电力人的身影,这既是电力人的责任,更是央企的责任。”韩声全招呼记者为他留一张影。
忍饥挨饿,顶着烈日,一行人且行且记录受损情况,下午13点30分,终于抵达一个叫热水塘的地方,由于前方的路基已完全冲毁,两边又是陡峭的悬崖,无法绕越,罗亮一行决定返回途中一个叫晴朗电站的地方询问情况,在这里,已是下午14点,电站工作人员给大家送上了晚到的午餐——一碗清水挂面。
守土有责,全力抢险
匆匆吃过午饭,得知知木林片区又出现倒杆断线险情,导致了附近两个乡停电,罗亮又率领众人赶往知木林。
刚刚出发不久,州公司的“生产应急指挥”微信群又传来消息:10号已临时恢复送电的尔晴线的33号杆发生严重倾斜,此前一天,大家为处理被洪水包围的32号杆整整花了一下午时间,这个险点对所有人来说都刻骨铭心,上午经过这里时,韩声全还动情地说:“33号杆即便倾斜了还在为老百姓供电,真是一根有灵性的电杆啊。”
不由分说,罗亮一行立即返回现场,最后大家商量后敲定方案:“33号杆身处湍急的河水中间,抢险已无可能,对两端的电杆进行临时加固,同时在公路边作永久性恢复准备工作。”
安排妥当后,天色已晚,但罗亮一行牵挂着知木林片区的供电恢复,他说:“要采取一切可能手段,最大限度恢复临时用电,哪怕是仅供电半天,也要让受灾群众得到安慰,”抵达现场后,罗亮和大家商量后决定:知木林片区的抢险处突方案为切断故障点,改变运行方式。
一行人为此又忙到深夜23点才吃上晚饭,开完总结会,已是深夜12点。躺在临时指挥部的床上,浑身又酸又疼的韩声全却睡不着,他掏出笔记本写下这么一段话:“此次灾害受损严重,抢险安全隐患大,设备恢复难度大,险点多,但这里是我们的台区,我们的百姓,我们守土有责,我们必须充满信心,极尽全力抢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