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以“菌王”松茸为主打,甘孜州的各类食用菌争“鲜”走出高原,开启了一场美味传递,从国内到国外,从日韩到欧美。
松茸破土而出
它的“鲜”,来自于丛林——
甘孜,一座百菌争香的天然菌库。一到夏天,透雨过后,松茸、牛肝菌、鸡枞菌等一朵朵珍贵野生食用菌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它的“鲜”,来自于大棚——
甘孜,一个优质错季节人工生态食用菌栽培的优势天然区域,在科技的推动下,大渡河流域,雅砻江流域,贡嘎山环线,羊肚菌、夏菇、大球盖菇、黑木耳等一批批人工食用菌纷纷钻出大棚,摇曳生姿。
立足生态和野生食用菌资源优势,近年来,甘孜州以四川省农科院和甘孜州政府“院州”农科科技合作为支撑,从“野生”到“家养”,从“外引”到“驯化”,从“小菌子”到“大产业”,雅江县取得了“中国松茸之乡”,康定市获得了“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两张国家级名片,走出了一条从“看天吃饭”到产业富民进“菌”之路。
人工种植的羊肚菌
“甘孜州独特的气候和广阔的可利用土地不仅是生态食用菌的优势天然产区,更是承接全国食用菌产业战略西移和四川发展特色、生态食用菌的最佳区域。”甘孜州农科所所长杨开俊说。
从“野”到“家”
一条持续稳定的富民之路
近日,泸定县冷碛镇松林坪村,炎热的天气挡不住赵英健和村民们的干劲儿。他一边指导村民在采收大球盖菇后的基地里种大白菜,一边忙着协商明年扩建基地的事儿。
今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赵英健盘下村里60多亩地种植大球盖菇,首年便喜获丰收,产品远卖到北京、上海等地,让他信心大增,当即决定把基地再扩一倍。
“卖了100多万元,村民工资就发了30多万,销售收入超出预期,这是传统种地远不能比的,相信明年会更好。”赵英健信心满怀。
在理塘县,下木拉乡玛尼村也早已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脱了贫。
理塘香菇产业示范基地
下木拉乡玛尼村,是理塘县最偏远的村之一,村里土薄耕地少,每年靠采菌子、挖虫草生活,村民们常常青黄不接。2018年,借脱贫的春风,全村通过发展“飞地”产业,在理塘县甲洼镇建起了五粮液理塘上马岩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全村人脱了贫,兄兄便是其中之一。
兄兄一家三口在基地上班,从牧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
“现在日子好得很!一年一家人能挣十多万,脱贫了嘛,吃穿不愁,搬进了县城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水电都方便,孙子还读上了城里最好的学校。”钻出香菇大棚,兄兄一脸得意地说起现在好日子。
“近年来,我们依靠科技手段,努力改善食用菌产业‘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逐步推动食用菌产业从‘野”到‘家’。”甘孜州农科所食用菌课题组负责人唐明先如是说,人工食用菌技术到位的情况下,不仅收入稳定可控,亩产也比传统种地高出很多倍。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空气纯净,昼夜温差大,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宝库,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天然场所。全国食用菌种类约700多种,而甘孜已完成命名及图谱的菌类达330种,年产林下食用菌逾10000吨。
康定羊肚菌喜获丰收
一朵朵林间精灵,是人间鲜美,也是绿色黄金,成为甘孜州农牧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昔日,野生采挖的弊端日益凸显,受气温、雨水、季节性等因素,野生菌主要“看天吃饭”,农牧民收入极不稳定;同时,农牧民“地毯式”的粗暴野性采挖,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岌岌可危。
如今,从赵英健到兄兄,从大球盖菇到高原香菇,一座座食用菌产业大棚铺出了一条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富民路。
截至2020年,甘孜州从事人工食用菌产业的相关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300家;仅2020年全州食用菌产量达391吨(干鲜混合),产值1.19亿元。
从“引”到“驯”
一条协同发展的科研之路
泸定县田坝乡上松村,海拔1900米。
清晨六点过,天渐亮,食用菌种植大户李守成麻溜地起了床,习惯性地去食用菌基地转两圈。
“预计今年亩产值达20万元左右,孢子粉破壁后价值更高。9月份就能收首批孢子粉了。”看着长势大好的康定灵芝,李守成欣喜地和甘孜州农科所的专家商量起灵芝加工的事。
康定灵芝丰收在望
据介绍,康定灵芝和硫磺菌是甘孜州最新自主选育驯化的本地品种。野生藏灵芝,因药用保健价值高,是青藏高原“四大名贵”特色中藏药材之一。
2016年,甘孜州农科所通过对海螺沟野生藏灵芝的分离驯化,成功选育出国内首个藏灵芝新品种——康定灵芝。
“康定灵芝经济价值巨大,三帖含量达10.7g/100g,在7个送检样品中最高,是西藏灵芝的1倍(5.31 g/100g),多糖含量也达到2.55g/100g,也明显高于西藏灵芝和大部分赤芝样品。”甘孜州农科所食用菌课题组高级农艺师陈杭告诉记者。
目前,康定灵芝已进入示范推广种植阶段。今年甘孜州围绕贡嘎山旅游环线布局了10余个点。
与此同时,李守成所种植的硫磺菌是甘孜州农科所初步突破驯化的又一珍贵野生菌资源。去年,在泸定县小规模试种成功后,今年,为研究不同海拔出菇情况,试种基地增加到3个,数量超过2000袋。
人工驯化硫黄菌
“甘孜是一座特色食用菌资源基因宝库,本地野生驯化价值巨大。”唐明先介绍,除康定灵芝、硫磺菌(红菌子)的人工栽培技术突破外,甘孜州重点对本地羊肚菌、雅江黑木耳等珍稀野生食用菌品种进行驯化选育推广,并建立小型种质资源库,为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储备优良品种。
康定灵芝、硫磺菌的自主科研驯化只是甘孜州食用菌科研之路的生动缩影。如何实现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多年来,甘孜州坚持以科技破题。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食用菌产业还在起步阶段之时,甘孜州便建立起食用菌产业课题组。甘孜州农科所与广东微生物所合作对全州资源进行了调查,编写了《甘孜州菌类志》,对松茸的人工抚育也进行了一定研究,食用菌香菇、平菇等人工种植进行了试验推广。
2009年,为助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推动甘孜州特色产业发展,四川省农科院和甘孜州政府签署了“院州”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开启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新征程。
在四川省农科院大力支持下,甘孜州积极引栽金地灵芝、通江银耳、川羊肚菌,以及反季节香菇、黑木耳、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品种在州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错季节大球盖菇
其中,菌中“贵族”之称的羊肚菌成效显著。2012年,四川省农科院把从全球率先选育出的优质羊肚菌带到甘孜。经过不断试验、示范、推广,甘孜州成功实现羊肚菌大规模商业化栽培,分离筛选野生羊肚菌优良菌株10余个,合作申报专利1项,创下并保持着单产592.5公斤的全国纪录,荣膺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羊肚菌在康定、泸定、丹巴等大渡河流域广泛推广种植。2020年,甘孜州种植羊肚菌面积超过8300亩,是目前全州所有人工食用菌中,助农增收作用最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
品种从常规到稀有,价值从低端到高端,产品从外引到内驯。近年来,甘孜州以科技为引领,走出了一条里应外合,协同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
从“小”到“大”
一条大有可为的产业之路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雪域甘孜异“菌”突起。
近年来,甘孜州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着力推动食用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政策支持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羊肚菌等生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甘孜州“六大战略”财政将补办法(试行)》等,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增强资金支持等方面鼓励以羊肚菌为主的人工生态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甘孜州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多元。
道孚生态黑木耳
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推进全州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甘孜又制定出台了《“圣洁甘孜”特色食用菌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
从发展思路而言,甘孜州将立足高原特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振兴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着力打造高原羊肚菌、特色藏灵芝、生态黑木耳等特色人工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好高原野生食用菌产业,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圣洁甘孜”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体系。
从产业布局而言,甘孜将稳定发展沿大渡河流域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打造环贡嘎山藏灵芝产区;建设道孚、雅江、泸定、理塘为主的高原生态段木黑木耳产业带;发展康定、泸定、理塘为主的高原反季节香菇、大球盖菇产区等;同时,还将建立野生菌保育区,结合“中国松茸之乡”,打造以雅江为中心的松茸等野生菌类产品集散地。
羊肚菌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
在318国道旁,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厂区对面,一座三层楼的食用菌·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正加紧施工,预计年底投运。
“投资2300多万元,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第一层松茸交易,第二层特色产品展示,第三层办公。”据雅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可实现松茸“采甘孜卖雅江”的战略,并成为游客购物中转站。
“到2025年,全州在稳定松茸为主的野生菌产量、产值的同时,力争人工食用菌面积达10000亩,年产食用菌约4180吨,年产值达到2.81亿元,实现野生和人工食用菌总产值超8亿元。”甘孜州农牧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富民,甘孜州把“小菌子”变成了“大产业”。如今,这座天然菌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在不断扩宽、延伸、向前……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 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