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记者 庄祥贵)今年,是雅安经开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奋力追赶超越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目前,在抓好、抓实、抓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同时,雅安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针对全年工作积极谋划,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园区年营业收入超500亿元、力争51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5%、力争达到11%。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高质量发展求突破
今年,雅安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其工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主平台、主阵地作用,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延链、补链、强链,扎实做好产业链招商、新动能培育、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首先,力争先进材料、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80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56%。
同时,经开区加快培育新动能,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和氢能产业,加快川西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打响绿色存储“雅云”品牌,争取政商数据中心布局落户,努力建成全省数据存储基地。加强与成都的产业协同及市内资源整合、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发,打造特色云计算综合算力中心;围绕大数据学院建设,加强大数据应用人才供给。
此外,经开区还将强化市场主体培育,通过科创引领抓转型升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梯度培育,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开展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易,力争园区科技创新指数达70%。
强化项目攻坚
扩大有效投资求突破
今年,雅安经开区将继续突出项目抓手,深化落实挂图作战、专班推进、会商调度、限时倒逼、专项考核等项目攻坚工作机制,整合发挥部门(分局)职能、压实逗硬责任、加强管理服务,以过硬作风确保实效。
经开区将紧盯53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进度,全年完成投资45.41亿元。细化时间节点安排,一周一会商,半月一通报,加快项目建设。同时,将加强服务协调和要素保障,强化在建工程安全进度管理,推动恒升元一期、汇龙环保、君禾铜业等投产投运,形成产值效益;推动中雅化成箔、建安新能源汽车底盘总成等扩能技改项目投产。
经开区将紧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三库一网”建设,加强项目信息源捕捉和分析,组织开展“四向拓展”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推广招商、活动推介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基金招商,推进招引载体向经开区集聚。全年动态包装储备项目60个以上,力争新签约工业、大数据等项目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
同时,经开区还将加强对接抓储备争取。深入研究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及时捕捉政策先机,找准发展需求与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对接点和着力点,提前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对接省、市部门,争取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大盘子”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
完善城市承载功能
产城融合求突破
今年,雅安经开区围绕打造“宜业、宜居、宜学”的数字新城,坚持“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产城一体”和“三区”协同发展,加快完善商住文创等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新区品质,增强产城单元基础承载力。
按照“产城一体、综合配套”的思路,经开区高标准完成片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力争将物流园、永兴片区南部纳入总规,增加规划覆盖面积约13平方公里。将数字新城、雅安大健康产业生态城、职教园区、永兴片区、雅安物流园等功能组团纳入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并完善概规编制。
经开区将加快生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加快提升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便利性。在提升生活配套方面,今年实施生活配套项目14个,总投资57.9亿元;在健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今年实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7个,总投资9.2亿元,在夯实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今年实施基础设施配套项目6个,总投资12.65亿元。
经开区将以精细管理抓环境优化。通过加快推进安防智慧园区二期建设,力争“智慧小区”建成投用。结合“双创”工作,聚焦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提升管理标准和质效,以“绣花”功夫强化主要街道、重点区域整治,做好社区、市场管理,维持良好秩序,持续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众生活体验和生活品质。
营商环境改革创新
“三大突破”夯实发展基础
为了让经开区加快建设发展有着更加坚实的环境、机制和政治基础,今年,雅安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还将围绕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党建支撑等三大领域继续寻求突破。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求突破。围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抓服务、保要素、用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企业提供“服务更优、要素更全、效能更高”的生产经营环境。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在理顺治理机制上求突破。围绕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协同发展,着力破解制约体制机制创新的症结、难点,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强化党建支撑引领,在强素质转作风上求突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引领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街道转型深化基层治理措施,守牢安全环保稳定底线,共享发展“红利”,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