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郫都,作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和“经济转型五大攻坚行动”,推进电子信息、双创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转型不断提速。
转型方向
发展新经济
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
作为2020年将首先突破万亿级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成都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9月,市委决定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以郫都区和高新西区为两翼,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主体功能区。新规划的电子信息主体功能区123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区占80平方公里,为郫都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郫都区牢牢把握主体功能区建设良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聚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结合实际,从市场空间、研发优势、技术前景、发展差距等维度进行分析研判,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研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技术、大数据等六大细分领域。
“以前园区企业较为零散,主导产业不突出。一些传统企业占地多,技术含量不高。”智慧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旻波说,智慧科技园区作为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空间载体,随着建设电子信息主体功能区方向的明确,大家铆足干劲,以构建产业生态圈来组织经济工作,推进园区产业发展,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
数据统计,2017年1—10月,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我区共签约引进杰狮隆、长春通视等1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98.97亿元;中国数码港成都大数据产业园、宝通天宇等27个项目已开工,总投资102亿元;城投远大、锦安器材等3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引入了银河磁体、川为电子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进一步为我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建设契机,也为我区新经济发展积蓄了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区瞄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2017年已招引项目446个,累计聚集大数据、无人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1716个,成功引进旷世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示范高地逐步建成。
转型途径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从农村到城市,从郊县到中心城区,伴随着城市定位的转变,是城市产业的转型。从农村产业转向城市产业,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优化,就是现代服务业比重的不断上升。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就是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城市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服务业的总体质量效益,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向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发展。
去年,一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交流座谈会在智慧科技园区举行,华信高科、中工电气、味源生物科技等30余家企业就传统制造业如何走向现代服务业进行探讨。华信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转变是理念的转变,理念的转变才能带动企业的转型。
需要转型的不单是工业,郫都区服务业也开始了转型之路。“我们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移的新空间,将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服务等六大领域作为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城市服务业生态圈,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区商务局局长张志辉介绍。
通过强有力的推动,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园区老肯科技、吉峰农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型企业向附加值更高的服务型企业转型;以乙米米科技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推出了“缤纷魔方”人工智能无人超市等创新商业模式;以优易数据、中电启明星、苏试试验等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企业不断集聚,全区现已集聚检验检测企业4家,产值上亿元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类企业3家,省市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已形成各类公共服务(技术)平台51个。商务楼宇瞄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开展二次招商,全区累计实现商务楼宇去库存23万平方米,占已投放市场商务楼宇面积近65%,绿地缤纷城成为区内首家特色双创楼宇,初步构建了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产业生态圈。
转型动力
深化供给侧改革
加快发展郫都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郫都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郫都得到生动实践。
随着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三次产业比重不断优化,农业比重不断降低。但是,农业在郫都产业体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劳动力就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发展、一三产业融合、农业科技试验、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郫都区农业转型要把实体经济和新经济融合发展,向绿色高端转型发展。”区农林局局长黄晓云介绍,我区将充分发挥都市现代农业供给有机绿色产品、一流生态环境、田园城市形态等功能,打好天府水源地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田园综合体建设四张特色牌,打造集成改革和农业双创两台“发动机”。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5个试点单位之一,我区集成推进16项国家、省、市级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集建地、宅基地、承包地、征占地“四块土地”,推动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33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成交总面积399亩,成交价款2.53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0.5亿元,征得与契税相当的调节金609万元,预备入市宗地24宗,面积756亩。一系列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发展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多项改革试点理论成果获得包括中农办、国土资源部及省、市等各级部门充分肯定。
聚焦农业产业生态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我区形成了以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川菜产业园区建成投产企业77家,2017年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0亿元,建成有机农业基地1.6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9万亩,绿色有机农业面达60%以上,引进袁隆平“杂交水稻硅谷”等高端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及幸福美丽新村,促进一三融合发展,成功创建三道堰、友爱、安德、唐昌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以及青杠树村、农科村、战旗村3个旅游特色村,建成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及8个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园区。
来源:郫都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