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主阵地,去年,遂宁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三大倍增”计划,特别是强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全面推进科技攻坚创新驱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生根,一批产业上档升级,一批大项目投产见效,全区三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16亿元,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首过去的一年,经开区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热情格外高涨:从抓思路、谋长远,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到抓投资、稳增长,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攻坚,再到抓改革、促创新,持续深化改革……去年,经开区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城、魅力经开区”发展愿景和建设“全省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百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推动全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撬动
龙头牵引重塑产业版图
去年8月18日,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与四川广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入股协议,双方将携手在遂宁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6英寸芯片生产基地;12月31日,广义微电子实现月产6英寸芯片3万片。
这不仅仅是广义微电子的发展跨越,更是经开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这一主导产业的又一见证。去年,经开区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07亿元,增长11%。
而在此之前,经开区电子电路产业集群更是被纳入了2017年度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这也是遂宁市诞生的首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标志着遂宁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开区掀起“新兴产业革命”的第一杆大旗,目前已基本建成西部电子元器件制造、电路板制造和新光源制造三大中心。以广义微电子、志超科技、英创力为代表的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遂宁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开辟了丘陵地区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之路。
经开区电子电路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高密度、多层次、多功能电子电路板为核心,集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人才培养、功能整合、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区域内汇聚了各类电子电路和配套企业30家,集群企业产能占四川、重庆、云贵地区市场份额85%以上,占西南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等地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经开区其他产业集群也在快速崛起。去年,经开区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纺织印染实现产值79亿元、168.9亿元、21.9亿元,分别增长15.4%、20.2%、23%,各类产业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蓄积持久动能
去年6月22日,清华大学专家团队与华泰电气公司研发团队正式牵手,共同开发储能变流器PCS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开发家庭级、商业级、工业级、电站级等系列储能变流器产品,可实现并、离网运行,具有黑启动、防孤岛保护、无缝切换、低电压穿越、无功功率控制、通讯等功能。这也是经开区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在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打造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遂宁分室里,科研团队在摆放着精密仪器的房间埋头工作。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英创力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达到1000余万元。而在创新驱动之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公司的印制线路板产品接到了每月100万美元的法国订单,进入了欧洲空中客车采购名单。
而在距离不远的隔壁是经开区引入的一家重点高科技企业台湾志超科技。解决线路板生产中的重金属废水污染,是经开区给志超科技设下的一道“门槛”。志超科技通过创新化危为机,引入瑞思科环保科技公司,将废水中的镍、铜、锡等重金属经过分离提取,成为重新供应市场的原料金属,实现“变废为宝”,转型升级。
像这样的一项项创新、一次次飞跃发展在经开区还有很多。去年,经开区创新力度不减,创新驱动的车轮还在加快速度:促成遂宁市智能制造学会挂牌成立、电子科大产业研究院正式运营、赛伯乐(遂宁)双创中心成功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此外,经开区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去年实现新增专利申请51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7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5575万元。
经济高速发展,全面带动了全区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文化振兴等各领域发展,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全区人民的脸上——那幸福的笑容。
如今在经开区,全区上下正以人心思进、人心思齐的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中心极核经开区样板,为推进“现代产业城、魅力经开区”发展愿景,建设“全省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百强经济技术开发区”而奋发努力。
王维 陈醒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