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制造出60公斤推力的涡喷发动机;
明年6月,投产100千瓦的输出功率的涡轴发动机;
明年9月底,力争造出“泸州造”的林巴贺发动机,形成泸州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接下来,还要建风洞群、无人机产业链……
泸州市航空航天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钟华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如何响应泸州市委书记刘强发出的“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号召时,对航空航天园区的规划如数家珍。
对标泸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求,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以云龙国际航空港为依托,聚力打造“以航空航天动力研发制造为核心,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材料生产、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航空航天人才培训、空港服务业为配套”的航空航天产业,建设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航空航天人才基地、科研基地、实验试验基地和生产基地。
钟华贵表示,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正以跳起摸高的姿态,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为泸州迈向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力量。
抢抓项目铸就生产力
11月2日,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的泸州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期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装运沙石的挖掘机和货车在工地上穿梭着。
泸州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位于港城大道与G321国道之间,主要以航材加工、飞机内饰件、通用航空设备、航空机电、智能设备等的生产为主,是航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总用地32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8亿元。项目主要采用标准化厂房的建设模式,能提供研发、办公、生产等综合使用功能的厂房,同时也能为企业定制厂房。
目前签约入驻该基地的有四川铨锦、深圳驰辰、上海新材料、四川康宇电子基板科技等企业,包括航天精密部件制造、发动机总成、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电子基板玻璃等项目。钟华贵告诉记者:“当前,园区主要任务就是把招商引资的70亿签约项目尽快变现成现实的生产力,抓好2018年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工作,确保2018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同时积极筹划2019年和2020年的产业项目,目前已经梳理出2019年实施项目33个,总投资达到198亿元,年度投资79亿元。”
空天专家社区拔地而起
当前,航空航天产业在泸州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产业的兴起,引发对该领域顶尖人才的巨大需求。如何让泸州成为航空航天产业的智力密集区,让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如何满足人才对高品质工作、生活环境的诉求,为人才做好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泸州空天专家社区因此应运而生。
泸州空天专家社区位于泸州市城区北侧,在九狮路与春雨路延伸段交界处,占地181亩,总投资25亿元,已完成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作为泸州市引进航空航天高端人才的配套项目,属于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计划2020年完工。
该项目分南北区建设,北区为专家公寓区域,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南区为商品房区域,建筑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西南角有一栋32层的150米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作为酒店及办公写字楼。东南角设有幼儿园。中间为大量的绿化面积,生态休闲环境优良。临近中间道路为商业配套,南侧为商业步行街及大量商业配套,满足购物、娱乐、商业需求。
“泸州造”发动机明年九月亮相
“今年来,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引进的几大骨干企业都在快速推进,明年9月底,园区将力争造出林巴贺发动机。”钟华贵告诉记者。
据了解,北航泸州研究院已经建成了两个发动机试车台,有四型发动机进入设计和试制阶段,今年底,将制造出五台以上的60公斤推力的涡喷发动机,同时,100千瓦的输出功率的涡轴发动机也将在明年6月投产。同时,配套的检验检测平台已经进行了基础施工,明年9月将建成18个试验平台。
航天科工31所项目进展也非常顺利,已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首批建成一个试制中心,将是一个全智能化的生产试制中心,将生产200-600公斤推力的涡喷发动机和涡轴发动机,还要建设一个小型风洞群,形成泸州生产航空器的能力。此外,德国林巴贺的活塞式发动机试制车间和办公楼基础已经施工,力争在明年9月底前造出“泸州造”的林巴贺发动机。据悉,德国林巴贺的活塞式发动机,主要用于空运航空器材和无人机的生产。
与此同时,中航工业601的无人机项目,也将过去成熟的生产力转移到泸州来生产,主要运用泸州基地生产的发动机作为动力,建成动力与运用相结合的基地,形成一个产业链。
钟华贵表示, 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到2020年,园区将基本形成“以航空航天动力研发制造为核心,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材料生产、通用航空器研制运营、航空航天人才培训、空港服务业为配套”的“一主四副”产业结构;到2020年,园区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庞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