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西南最大最先进智慧农业“超级大棚”
“超级大棚”内种植的黄瓜 袁丽霞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常坚 文/图
抹除植株侧芽、记录蔬菜生长、观察熊蜂授粉、估算粘虫板上的害虫数量……3月25日,位于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坡片区悦兴镇的一个农业大棚里,植保小组工人李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个农业大棚不简单。
这是东坡区擦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字招牌,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全套引进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荷兰道森公司全球领先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生产设施,建设的智慧农业“超级大棚”。
据了解,该项目总规划面积1283亩,总投资约15亿元,将建成8栋单体面积在105亩以上的智能温室大棚。目前,东坡区先期投入1.5亿元,占地面积202亩,大棚面积112.8亩的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运营,目前是西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最先进智慧农业“超级大棚”。
种 “大数据”智能种植
在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坡片区这片土地上,约6米高的尖顶白色智慧农业大棚很是醒目。走进大棚,一股暖意袭来,一只只熊蜂在棚内飞舞,一株株番茄苗整齐划一地在自动化设备上茁壮成长……远看去,这里就是标准的“农业工厂”。
“目前,棚内已栽种番茄、黄瓜、辣椒3大类6个品种11万株。”现场生产组负责人徐飞介绍,棚内所有的蔬菜苗都是从山东运输过来,从3月4日投入运营以来,不少番茄已经开花,预计到四五月时可成熟采摘。
大棚内没有土壤,作物该如何生长?据介绍,因为有荷兰原装进口的智能化设备,采用全球最先进无土栽培技术,所有的蔬菜苗生长在插着滴灌设备的椰糠条里,再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水肥占比进行营养输送。
在大棚的电脑控制室,可以看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这些数据由分布在棚内的几十个传感节点采集传输。对比预设的植物最佳生长参数,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帘幕系统、迷雾系统开关等,调节大棚内的温、光、水、气等。比如,棚内的温度就始终保持在20℃-26℃区间。
“智慧农业大棚摆脱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工业化思维下的农业新项目。”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坡片区党委产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胡江表示,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收集棚内光、温、水、气、肥等数据,对作物生长全过程进行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实现精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可视化运营。
智能种植大大减轻了农业工人的压力。邓洪秀是项目所在地东坡区悦兴镇莲墩村6组村民,每天她就负责给黄瓜疏果、修剪枝叶等。一天下来,可以打理2000余株黄瓜秧。“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还买保险,活路轻松,手都搞不脏,完全不像种田了。”像她一样的工人,目前大棚内有46人。
收 自然成熟产量增加5-6倍
这样的智慧农业 “超级大棚”种出的蔬菜有何不同?
“不要看这株番茄苗现在小,它可以无限生长。”徐飞说,每年,这种品种优良的番茄苗将在9月栽植,11月开始采摘,直到第二年7月结束,采摘时全部采用自动化升降设备进行,成熟期后将达到每株每2周3串的采摘量。
据了解,大棚内每平方米番茄产量达75公斤,是传统大棚种植的5-6倍,而用水量仅相当于传统种植方式的二十分之一。一个温室全年番茄产量可达5000吨以上,产值将在8000万元以上。
产量为何如此大?
徐飞表示,植物生长有温、光、水、气、肥五个必备条件,“超级大棚”就是通过优化这些条件,提高作物的产量。比如,拿番茄来说,水肥一体化设施会自动按照需要定制不同的“营养餐”,哪种元素缺乏,系统会自动提醒,并自动调整水肥量,让番茄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因此,成熟的番茄,大小、口感、色泽一致,营养成分相同。”
而大棚顶层不是塑料薄膜,是一种散射光的玻璃,透光率非常高。因此,将进一步提高产量。走进大棚里,即便头顶是太阳,但是人也没有影子,这就是特殊玻璃材料的作用。
此外,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项目负责人许炎说,从外地空运回34箱熊蜂在大棚内授粉,因此蔬菜不会使用激素催熟,完全生物授粉,也不喷洒农药,真正做到即摘即食、绿色无污染。
销 智能包装错峰销售
在大棚旁边,就是正在建设的温室生产服务区,下一步将安装智能包装线。“蔬菜水果摘下来3分钟可以马上进行智能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或者迅速放入气调库,保证其稳定的新鲜度和口感。”
“因为有完善的包装、冷藏和物流,我们可以实现错峰销售。”徐飞说。
据了解,超级大棚除配有冷藏室、智能包装线外,还有展览室等。目前正按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集参观、展览于一体,促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一步,东坡区还将建设7个类似的“超级大棚”,并将构建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等世界农业一流学院的交流学习常态制度,提升智慧农业水平,打造智能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眉山精品农业生产、观光示范园,建成四川乃至全国一流的智慧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