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昆明在奋力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不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重点打造以古滇国、红军长征、抗战文化、云南和平解放为代表的重要历史事件品牌,全面推进遗址保护利用,不断加强博物馆建设,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延续昆明历史文脉,彰显昆明文化形象,全面提升了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魅力、城市吸引力。
摸清家底
山水环境和文化线路成为保护对象
这几年,滇池边的古渔村——海晏村火起来了,成了年轻人钟爱的网红打卡地。在这个由古渡口形成的村子里,老建筑保存完好,石碑上刻着本地的历史文脉,滇剧、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接地气的形态鲜活地存在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2016年,昆明市政府批复同意将海晏村列为昆明首个历史村镇,对海晏村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注重村镇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维修,保持村镇的传统风貌和格局,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
海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背后是昆明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延续昆明历史文脉的一个缩影。
翠湖、大观楼、官渡古镇、西南联大旧址、文明街、南强街……行走昆明,各种文化遗存如珍珠般散落,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近年来,昆明不断加大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力度,并以专项规划为指导,按计划重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初步形成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保护支撑体系,并建立了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昆明市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3个,公布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和市级历史村镇2个,2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87处历史建筑。
随着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昆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在持续加强。
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除了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名人故(旧)居等传统文保单位和项目外,还涵盖了散落在民间的各类历史文化遗迹,哪怕是一口古井、一堵围墙也有了申报成为保护对象的资格,为昆明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的影响力增添更多底气。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昆明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33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项、 省级73项、市级153项、县(市)区级380项,文物类型涵盖了古代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民族文化遗存、墓葬、石刻等多个类别,能够清晰地反映昆明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84项,代表性传承人620人。
合理利用
推动文物资源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摸清家底,还需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2014年11月27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通过坚持全域底线保护,建立了面向市域的文化遗产空间刚弹性相结合的管控方针,确保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管控。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申报和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品质。认真落实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求,形成了多层次的规划控制体系,为片区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有计划、有重点做好文物修缮维护工作,昆明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修缮方案,实施文物修缮工程。近5年来,昆明市共实施了石龙坝水电站、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80余项, 经费总投入达0.8亿元,使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养率达到100%,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养率达到9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养率达到81%以上。实施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太和宫金殿等6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规划编制。
在科学评估历史文物承载能力基础上,昆明充分利用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以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景区、景点,扶持翠湖、讲武堂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充分利用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专题博物馆的建设,广泛推动文物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结合。目前,全市作为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展览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居住、办公等功能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共1695项,不可移动文物利用率达到69.2%,历史建筑利用率达到50%。
魅力彰显
三个博物馆群落成历史展示“窗口”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
被誉为昆明“眼睛”的翠湖,既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去年5月,昆明推出翠湖博物馆群落参观旅游线路,以环翠湖历史遗迹游、探寻昆明历史街区游、回望西南联大游、回顾云南革命历程游四条经典线路,串联起基本成型的翠湖博物馆群落。今年,这些参观旅游线路将力争串联起20家博物(纪念)馆,市文化和旅游局还计划制作统一标识,成立翠湖博物馆群落联盟,利用各馆藏品展品开展一系列展览活动,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文旅融合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除了翠湖博物馆群落,昆明还打造了官渡古镇片区非遗技艺博物馆群、龙泉宝云片区文化名人博物馆群两个博物馆群落,通过提升一批现有博物馆展陈水平、开放一批行业内博物馆、新建一批专题博物馆等方式,不断盘活昆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此外,昆明还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创作契机,积极打造丰富的文艺精品。以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为故事脉络打造舞剧《云水传奇》;以发展建设和谐云南为理念创作交响组曲《家园2》;紧扣全省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和昆明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市的总体要求,依托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打造交响组曲《阿诗玛》、创排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足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十四五”的全新征程已经开启,在昆明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征程里,文化是重要内容、重要支点。在全新的征程中,昆明将持续发力,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字招牌”,持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培育城市文化气质,着力打造保护利用水平较高、历史文化格局完整、个性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