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马尔康:集体经济结硕果 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

2024-8-27  8:18:16

8月25日,记者走进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蒲市口村,只见一只只“跑山鸡”漫步在山林间,给寂静的山村添加了许多生机。村口,马尔康民富源生态产业专业合作社内,蒲市口村党支部书记浩东正同村“两委”工作人员围坐一起,细算集体经济收入台账。“目前村集体经济有蛋鸡1200余只、跑山鸡200余只,去年合作社销售额达20余万元,村民分红2.5万元,今年还将继续增加。”

2023年,马尔康市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818.88万元,有3个村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持续把“强集体”与“富群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真正实现了村集体有收益、村民得实惠。

0K3A4166

蛋鸡养殖

蒲市口村原本是个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无经济收入,无固定资产,当地群众多以种植青稞、玉米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三年前,蒲市口村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尝试后,村“两委”更加坚定地认为:“要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从产业中受益,才是村里发展的路子。”

“村里先后尝试过牦牛养殖、山羊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经过多方尝试后最终确定以发展高原藏寨杂粮蛋为主,藏乡跑山鸡、藏乡土猪为辅的产业发展方向。”蒲市口村第一书记周措卓么介绍,自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后,蒲市口村“两委”用活产业扶持资金,创立“党建+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合作社及农户开展“适销对路”生产作业,因地制宜建成现代化养鸡场成鸡室1000余平方米,圈舍可容纳养殖跑山鸡1000余只、蛋鸡3000余只。

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蒲市口村集体经济蛋鸡养殖产业初显成效,并在马尔康市城区设立6个代销点,成功对接市内大型超市等进行线下销售,打破了前期依赖政府采购的局面,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业效益,每年村集体经济可通过蛋鸡养殖获利15万元以上。

“目前,合作社的蛋鸡产蛋率达80%以上,日均产蛋量千枚以上,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周措卓么透露,今年上半年,鸡蛋销售额已突破7万余元,接下来还将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继续打开销售渠道,打造好蒲市口藏寨杂粮蛋的产品品牌,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DJI_0049

鸟瞰松岗镇

探索发展新路径,激活振兴新动能。松岗镇丹波村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寨,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土壤贫瘠……曾经的丹波村,村穷、民贫、资源少,长期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难题,村集体经济几乎为“0”。

如何克服发展条件的“先天不足”?丹波村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会议,了解每户需求,找准群众的关切点,最终确定“养殖+种植”并进的产业发展模式,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更是成为了村集体经济的“主战场”,依靠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大力使用本村劳动力,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村级产业走上了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们的蔬菜大棚基地占地面积近30亩,每年村民在大棚务工收入超过20万元,户均增收达到3000余元。”松岗镇党委副书记高阳告诉记者,今年6月,丹波村引进企业对蔬菜大棚进行生产经营,每年将从合作公司获得租金、流转费、务工收入等共计30余万元,并在种植、管护、储存等生产技术环节全面支持农户发展,带动一批农户自主发展种植业,逐步形成持续效益。

0K3A3067

打造“周末经济”

从“一穷二白”到“宜居宜业”,昔日的“空壳村”变身“富裕村”。脚木足乡蒲市口村坚持党建引领创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高,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松岗镇丹波村通过合理利用村集体自然资源,探索形成土地整合经营、订单农业生产等具有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新活力被不断激发;梭磨乡色尔米村结合村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高山牦牛养殖、蔬菜种植和林下采摘等产业,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产业布局初见成效;党坝乡瞄准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深度挖掘“纳足—尕兰”雪马山旅游环线文旅资源,全力打造“云上尕兰”古村落旅游项目,群众致富增收越来越有盼头……马尔康各地通过项目带动、成立合作社、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等举措,充分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及服务能力,不断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

(四川经济网记者 严易程 文/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