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一地生多金”!四川“花式”复合种植促丰产助增收

2024-8-2  10:35:10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网

今年4月,四川启动了“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通过高产示范带动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进入下半年,四川各地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各显神通”。记者发现,不少地区根据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状况、农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花式”农作物组合开展复合种植,有效提升了耕地使用效率,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丰产的同时,也助力提升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茶+粮”“粮+桑”“粮+药”

“花式”复合种植有效增加“亩均收益”

雅安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粮经统筹、种养结合”,探索了“一地生五金”的良好局面,切实转化成了农民的收入。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主导产业,雅安市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四方联动发展,让群众共挣租金、薪金、资金、奖金、股金,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链。

雅安市天全县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粮食、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玉米、大豆)+高山白茶”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粮茶套作,粮蔬轮作,配套发展生猪产业,创新“园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场+农户”发展模式,将农户深度链接到全产业链上,逐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大理村.jpg

荥经县花滩镇大理村茶叶加工厂

雅安市荥经县花滩镇大理村则建成了全县首个茶粮复合园区,依托红茶产业优势,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方式,推广“茶+N”模式,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产业提质升级、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大理村集体经济收入121.3万元,带动群众就业500余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

“我们推广‘茶+N’套种模式,复合种植的同时完成茶叶的除草、施肥,既降低了茶园的管护成本,又增加了收益。”荥经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理村曾经以煤矿产业为主,随着传统产业退出,一度变成“贫困村”,如今“茶+N”套种模式让农民迎来了致富增收的新机遇。

在自贡赵化镇,“粮+桑”复合种植给这座千年古镇带来新气象。

近年来,赵化镇将“粮+桑”产业确定为全镇特色主导产业,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及各级财政资金,积极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1830万元,推动“粮+桑”特色产业升级发展,产业强镇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探索推广“豆+桑”“薯+桑”等复合种植模式,数据显示,2023年,赵化镇实现大豆扩面4570亩,薯类作物扩面3650亩,全镇粮食产量38662吨,较上年增长2.55%,养蚕数量1980张,蚕茧产量69.39吨,养蚕收入430万元。

除了“茶+粮”“粮+桑”,四川各地还因地制宜形成多种复合种植模式。如井研县推广山上“玉米+大豆+榨菜”、山下“水稻+泽泻”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年产值增长46万公斤,泽泻、榨菜等经济作物亩均收益增长1000元。乐山市金口河万亩黄柏产业园打造复合药园,通过药粮套种、粮蔬轮作的方式提高土地生产效率。2023年,套种马铃薯2500余亩,轮作莲花白、萝卜等蔬菜2500亩,亩均产值提高约15% ,实现粮蔬增收1600余万元。

院校攻关、区域联动

抢占复合种植科技“新赛道”

复合种植实现增产增收,一方面源于选对了适合本地的“cp”组合,另一方面,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也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863.51公斤!”近日,在位于犍为县孝姑镇沙湾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里,随着这一振奋人心的数字被高声宣布,标志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犍为县的推广与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显著成效。

7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测产专家与犍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在犍为县孝姑镇沙湾村开展测产。.jpg

7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测产专家与犍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在犍为县孝姑镇沙湾村开展测产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和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通过现场测量土地面积、实收玉米果穗称重、脱粒实测出籽率及含水量等一系列科学、精确的计算与分析,最终测算出该示范田的亩产量高达863.51公斤。得知这一喜人成果,犍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许春梅激动地说,这片示范田去年实测最高亩产为768.8公斤,取得了全市玉米最高亩产量的好成绩,而今年再次实现了产量的飞跃,成功突破了去年的记录。

据了解,这片示范田是在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组全程跟踪指导下,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开展示范种植。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适合犍为农业生产实情的“两行大豆,两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既能实现大豆、玉米两种作物优势互补、高效率利用土地空间,又能保证在玉米增产的条件下,再增收一季大豆的生产效益。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都江堰市搭建科创平台,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签订科技攻关合同,联同天赐猕源、圣寿源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优化种植“CP”,着力“水稻+”“玉米+”“猕猴桃+”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研究,重点开展以粮为主的10种“粮+”种植模式研究,筛选出4种“粮果”“稻芎”等经济型种植模式和3种生态观光型种植模式,抢占复合种植科技“新赛道”。

目前,都江堰市建立了“企业+农户+市场+政府”的区域优良新品种推广机制,分类在坝区、丘区、山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引导15个社区、28个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运用复合种植科研成果,已建成6500亩 “粮果”、3000亩 “稻芎”和5000亩“稻蔬”规模化种植示范区。

不仅如此,都江堰市还通过组建“粮果”“粮菜”“粮药”产业联盟,推动全市89家合作社、1.2万余农户发展粮经复合产业,实现亩均收入1.55万元、增收3500元以上,初步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