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脚底有泥 脱贫有路

2021-3-19  10:53:33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脚底有泥 脱贫有路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扶贫干部用实干书写开江扶贫故事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庆

有了产业后,盘石村村民喜笑颜开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供图)

500公里,是成都到开江的距离。

20余个贫困村,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要攻克的“堡垒”。

60余名扶贫干部,满怀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开江定点帮扶的情谊。

……

2015年,随着全省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略决策部署号角的吹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选派精兵强将越嘉陵江,翻大巴山,奔赴省定贫困县开江,扎根一线。

五年多来,从挂职领导到“第一书记”,再到驻村干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扶贫干部们,带着省委省政府的殷殷嘱托,以使命为号角,与贫困作斗争,“不破楼兰终不还”;以青春为画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开江扶贫故事。

脚底有泥,脱贫有路。五年定点帮扶,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不负嘱托,不负开江人民。

挂职领导   靠前指挥多筹谋

累计生产电量230万度,累计创收超200万元。

这是开江县永兴镇柳家坪村和讲治镇程家沟村两座500KW光伏电站,从2017年6月投运以来到今年3月以来的成绩。

“不枉当初‘折腾’那么久。”3月15日下午,正在伏案工作的郑学奇得知这一好消息,欣喜而感慨。

回想起这两座扶贫光伏电站的修建历程,郑学奇说:“经考察,这两村发展光伏产业最为合适,但发展过程一波三折。”

最初,由于当地的光照条件并不特别优质,在立项时,相关部门迟迟未批。

建设到一半时,原本和村上投资共建的一广州光伏电站修建公司出于利益衡量中途撤资。

建成后,这两座光伏电站受地方电站制约,按规定无法享受国家相关政策。

从立项到销售,郑学奇和扶贫干部们操碎了心:“前前后后历时一年多,村上、县城、成都来回跑了不少于20趟,过程不重要,重要是最后为老百姓留下这个产业。”

“这不仅是我们单位定点帮扶的贫困县,更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下派到开江县扶贫近三年,像建光伏电站这样靠前指挥,用心用情帮扶,对郑学奇来说是常态。

2015年9月,郑学奇主动请缨到开江扶贫,挂职精准扶贫专职副书记,他不仅牵头抓具体产业,更要带领扶贫工作队从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去谋划,聚力开江工业产业扶贫等工作。

下派期间,郑学奇总共为开江协调各类帮扶资金5000万元左右。

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扶贫队伍中,像郑学奇一样操心工业产业扶贫的,还有薛其彬。

2018年4月,薛棋彬接棒郑学奇。面对新一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薛棋彬继续发挥“靠前指挥、多元筹谋”的精神。

他带领驻开江干部职工走遍开江51个贫困村和150余个的非贫困村,探索出送政策扶智、送方法扶能、送资金扶本“三送三扶”增智提能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600元。

他注重产业扶贫,创新推出“帮扶单位+社会资本+集体经济+业主”共同开发模式,标准化发展青花椒、清脆李、大闸蟹等特色产业4000余亩,开创了村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扶贫路上,薛棋彬也继续发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优势,助推开江工业发展,带动脱贫。期间,协调支持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年产10万吨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建设“扶贫车间”8个,指导普安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同时,薛棋彬还注重惠民工程,协调拓宽油化进村道路15公里,修建产业便道32公里、便民桥4座,帮助开江职中成功纳入全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以及组织企业捐赠太阳能路灯220盏点亮村庄夜晚……

“第一书记”   带村脱贫有门路

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扶贫干部中,夏超和谢亚氚都因脱贫有门路荣获过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看着电视直播,夏超眼眶泛起了热泪,他庆幸自己是几百万中的一个。

2015年,夏超被选派到当时全省重点贫困村程家沟村任“第一书记”。

刚去时,村民们不相信夏超能搞好这个村子,“多半是来做做样子,然后拍屁股走人。”

入户走访,狗吠不止,村民们爱答不理。他坚持正规流程修村委会新办公楼,当地干部不认可,摔门而去,气得夏超在水库边来回走了好几公里。

夏超并没被当地村民的“冷板凳”吓到,而是冒着酷暑,甚至夜晚深入到各家各户,与村民们拉家常,才逐渐被村民们接纳。

融入村民后,夏超便开始思路如何让村民脱贫致富?

促进快速增收。成立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众帮优粮”商标,打造“宝石湖”系列高山特色农副产品,把当地和周边几十万斤高山生态大米、优质菜油、土鸡卖到大城市。

发展集体经济。采取“立足全村,辐射周边”的思路,科学制定“高(青脆李)—中(银杏采叶园)—低(优质晚熟稻)”产业规划;积极争取500kw光伏扶贫电站1座,为产业长效发展打下了基础。

鼓励返乡创业。建立“程家沟精英QQ群”,引导在外精英回乡创业:创办起一批具有“造血功能”的党员示范项目11个,发展电子加工厂1个,以及家庭生态农场和休闲农庄,带动贫困户92户、带动率达73%。

最终,程家沟村驻村帮扶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

“男儿有泪不轻弹”,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80后扶贫干部谢亚氚却为扶贫村三度流泪。

2018年3月,谢亚氚被派到开江县西北角的盘石村做“第一书记”,这村是一个以老弱病残为主、靠天吃饭的“空壳村”。

刚去的那个夏天,谢亚氚入户80岁左右的涂大爷家。大爷儿子先天残疾,抱养的小孙女在读小学,一家人不仅生活艰难,吃的是堰塘里浑黄的水。当时,谢亚氚鼻子一酸,却只能说声“对不起”,离开后,他边走边偷偷抹眼泪。4个月后,在谢亚氚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基本解决了全村缺水户的喝水难问题。

又一个夏天,谢亚氚一心培养一个贫困户的90后小儿子。他带着这小伙子学习经营电商平台、农资店,发展青花椒、皇菊等产业。但当订单越来越多,慢慢走上正规之时,小伙子却因村里生活太单调跑了,谢亚氚流下了心痛的眼泪。也因此,他推动建立健全并制定了村年轻后备人才信息库、回乡创业人员信息库和支持政策。

还有一个夏天,谢亚氚之前的房东回村了,工作队要腾窝。正当谢亚氚犯愁时,村里童嬢嬢把钥匙塞到手里:“谢书记,你随便住,不要钱。”他又感动到泪眼模糊。

据了解,谢亚氚扶贫三年,盘石村实现了大变样:建安全住房,修产业道、入户路、爱心桥,解饮水难;发展青花椒、皇菊、水产养殖产业,申报开江青花椒地标,推动建立县级产业协会,打造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扶贫产品,全村经济产业产值超过300万元,人均年收入提高3000元以上。

驻村干部   真帮实扶解民忧

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扶贫队伍中,驻村干部们是最普通的一员,他们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当地村民的自家人。

90后小伙子罗焱鑫,刚毕业便自愿到开江县梅家乡交易山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驻村期间,罗焱鑫展现了当代90后年轻干部敢于作为的精神风貌,为该村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

同时,罗焱鑫为提高精准帮扶成效,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他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带动20余户群众就业和创业,使梅家乡交易山村实现了稳定脱贫。

80岁左右的屈德兴和老伴,没什么收入来源,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200元。帮扶期间,罗焱鑫和其他扶贫干部,为他定制了多元发展路子,除常见种养殖外,还教屈大爷老两口种上了高山西瓜。

2018年,不到一亩的地,屈大爷采摘了两千多斤西瓜,实现了两千多元的经济收入。稳定脱贫后的屈大爷,不仅获评“四好家庭”,还成为村里“脱贫代表”。

何金委,与罗焱鑫同为90后,他是2015年四川经济日报社下派到八庙镇石和寨村的驻村扶贫干部,至今已有6个年头。

如今,石和寨村烂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村道,新村聚居点错落有致,已然成为亮丽风景。

6年间,何金委把扶贫真心真情撒满了整个村子——

贫困户家土鸡滞销,他帮着一周卖出150只;

贫困户老胡女儿上学难,他帮忙解决助学金;

……

何金委白天入户走访,帮助村民解决大小事;晚上查阅资料,甚至还连熬几个夜,为的是寻找适合村民脱贫致富的良方。

以心换心,何金委获得了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等光荣称号,还收获了爱情,成为了该村的女婿,更重要的是获得全体村民的信任。2019年,原村干部先后退休,何金委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

“无论以后是否被轮换,我一定全力以赴做好全村乡村振兴的工作。”曾放弃二次返岗成都的何金委坚定地说。

潮头登高在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

如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帮扶干部们正信心百倍,向着乡村振兴,扬帆起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