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平安健康险爆款“网红”产品“平安e生保”再度升级,2018年版称为“平安e生保plus”,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新增运动续保奖励、国内二次诊疗服务。通过鼓励客户完成运动目标,获取健康奖励,最高可抵50%次年续保保费优惠;引入国内二次诊疗服务,力求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583.05亿元,同比增长4.45%。随着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健康险保费规模的限制,健康险逐步回归保险保障和稳健发展。以平安健康险首推的“平安e生保”为代表的普惠医疗险产品业已成为健康险行业的大热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就已达到20款以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百万医疗险的上半场,各家公司竟相在产品、服务等多方面,为消费者送出实实在在的优惠。在竞争白热化的下半场,各家公司如何出奇制胜?业内人士指出,“百万医疗险在产品形态方面,基本能满足现有市场需求,但服务方面将会拉开差距。”
平安健康险营销管理部负责人张兴鲁指出,“作为百万医疗险的啖头汤者,‘平安e生保’自推出以来,始终引领行业创新,从智能核保、绿通服务、续保免核保三大创新,践行普惠型健康险实质,把保险保障送入千家万户,已累计为200万客(用)户提供保险保障服务。此次升级,通过运动续保激励、二次诊疗服务,彻底打通‘健康管理+就医服务+保险保障’全流程、一站式服务闭环。该产品家庭版“e家保”亦同步升级,后续将在平安健康险各销售渠道陆续推出。”
健康管理正当其时
保监会11月15日发布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险市场。其中,健康管理服务与医保合作是本办法最大的亮点,表明监管鼓励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肯定管理式医疗模式在中国的探索,未来将迎来健康管理服务和管理式医疗的春天。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对外发布《2016年中国健康保险发展年报》。报告指出,健康管理服务已成为继IT行业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未来健康管理服务将成为国人健康服务的主流,健康管理行业将成为国内最具有竞争力的热点行业之一。平安健康险将健康管理纳入经营发展理念,形成“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保障”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格局,发展模式与监管规定不谋而合。
为帮助客户改善健康,平安健康险引入全球规模最大、经过科学验证的“健行天下”(Vitality)健康促进计划,并搭载平安健康险移动健康管理平台APP。鼓励客户了解并改善健康状况,由此给予客户奖励。目前平安健康险客户可通过平安健康APP,参加体检、完成在线测试、跟踪和提供体育活动参与度赚取奖励,完成的活动越多,可获得奖励越多。
具体到“平安e生保plus”产品,平安健康险通过鼓励用户参与运动,将运动数据同步至平安健康APP,达到一定运动量后,次年续保即可获得相应奖励。例如,每日步数目标为10000步,累计达标天数为60天、100天、200天、300天,健康奖励价值分别为次年保费5%、10%、20%、50%。
有研究表明,每在预防上投入1元钱,至少可省8元医药费。平安健康险营销管理部负责人张兴鲁表示,“这种奖励设置的基础是,激励被保人管理其健康,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加强调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客户通过运动,不仅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还能获得奖励,同时,亦将降低保险公司赔付水平,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次诊疗迎来春天
现代都市的环境恶化、生活压力加大,均加大了各种疑难病症的发病率,面对各种严重病症,第二医疗意见已在多方面日益突显其重要性。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二诊”的目的是避免初诊造成的误诊误治和减少过度医疗,主要体现三方面的功能:一是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及开支;二是节省大病医保费用;三是降低初诊医生的诊治风险。
而临床较高的误诊率,亦可通过二次诊疗来纠偏。据媒体报道,关于临床误诊率的统计,尚没有相关部门发布权威数据,但国内医疗行业的共识是30%左右。其中,鼻咽癌、白血病、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平均误诊率在40%以上;肝结核、胃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等肺外结核的平均误诊率也在40%以上。
目前,国内缺乏一个成熟的平台开展二次诊疗业务,加之医生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及时给出二次诊疗意见,也很难保证权威性。国外二次诊疗服务比较成熟,但地域及国内外医疗环境的差异,即使给出了二次诊疗意见,却很难得到全方位的诊疗后的医疗服务。
反观平安健康险,依托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战略和遍布全球的医疗网络建设,无论是从给出的二次诊疗意见的权威性,还是二次诊疗后续服务上,都更胜一筹。平安健康险医疗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合作医院覆盖54%排名前10的专科。
此次“平安e生保plus”升级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为初次确诊罹患癌症客户提供国内二次诊疗服务。张兴鲁介绍,“那些罹患癌症、且已经在医院进行过诊断治疗的客(用)户,由国内相应专科排名前十医院的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别的专家,根据客户提供的原诊病历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等,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第二次诊断,并形成标准化的第二诊疗意见报告。”
而服务的获取亦非常便捷,一个电话,7个工作日之内即可获取专业“二诊”报告。张兴鲁介绍,“保险合同等待期过后,被保险人初次确诊罹患癌症,可以致电客服电话95511-7,由客服、预授权团队对相关客户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后,为客户在7个工作日内提供一次第二诊疗意见报告。”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2017年被誉为“保险科技”元年,互联网巨头纷纷凭借强大技术和流量优势布局保险行业。
平安集团确定未来10年“金融+科技”的战略新蓝图。未来,平安将依托技术人才、资金、场景、数据等方面的独有竞争优势,借助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及应用,实现“金融+科技”转型,致力成为行业和科技的领跑者之一。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大规模的大数据平台和最多的科技专利申请量,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年研发投入逾70亿元。多项成果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在上百个场景中应用。
作为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支付方,平安健康险持续深度应用领先科技,并以科技驱动业务的变革与创新,提升业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促进业绩的稳健增长。今年以来,先后推出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客户画像等核心科技项目,不断提升客户体验,致力于打造健康险服务新生态。
为全方位精准识别客户,敏锐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极速智能服务。2017年6月底,平安健康险大数据客户画像项目1.0版本正式上线,借助画像应用技术,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习惯等脱敏信息的大数据解析,从中抽取更为精准的客户信息,完成客户画像。
借助这些大数据客户画像,平安健康险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客户潜在需求,挖掘潜在客户,快速生产和迭代定制化产品,并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平安健康险可以根据客户“爱运动”、“有活力”等标签画像快速生产定制化产品“运动卫士”等。
平安健康险大数据客户画像项目通过对健康险客户标签梳理,全方位洞悉客户的属性、价值以及风险,从而更好地把握用户的差异化服务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信息管理、服务支持、风险管理等服务。此外,项目还将应用于客户分群标准实施,为持续开展增值服务活动提供详实的数据分析支持。
2017年8月,平安健康险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致力于打造简单、便捷、优质的商业智能平台。大数据平台的上线极大提升了公司内部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采集、部分销售、理赔等数据需要手工计算及信息及时同步问题,有效避免了大部分重复性工作并加速了数据统一、更新进程。
随着科技战略逐渐深入,平安健康险未来将更多的技术应用至投保、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如通过智能问诊实现精确分诊,解决客(用)户排队难等痛点;通过就诊极速定位,快速智能匹配客(用户)就近的医疗网络优质医院。张兴鲁表示,“平安健康险将在保险科技浪潮中,通过对技术升级和流程再造,为客(用)户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文章转至: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