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南充顺庆区积极打造川东北教育高地

2019-2-12  14:46:24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去年以来,南充市顺庆区以打造城市名片,解决民生所盼为着力点,重点实施14个教育项目,随着各个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五星中学新城校区、白土坝幼儿园等学校顺利建成开学;青龙山学校、清泉小学等学校基本完成建设;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完成规划选址;四川电影技术学院落户“大学城”……一个个教育项目犹如一步步阶梯,为顺庆打造成川东北教育高地筑牢根基。

实施“梯次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

去年,顺庆区坚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优先投入、优先发展、优先布局。

青龙山学校位于潆华北路旁青龙山下,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将设立66个班级,其中小学30个班、初中36个班,建成后将解决周边10多个小区、8万余居民子女就学问题。

“今年9月娃娃就可以在这里读书了。”家住绿地城上海滩花园小区的刘女士每天都会来看看学校修得怎么样了,得知这是一所高规格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她对自己的生活空间越来越满意,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据介绍,青龙山学校定位为中式山水园林学校,学校各个角落将布置大面积绿地及植物,通过林荫小径、绿竹青草、小桥流水等环境设计,学校围墙采用的是古典墙砖,整体色调以灰色、白色为主,所有建筑大楼屋顶全部盖筒瓦,大楼之间用长廊连为一个整体,在建筑物的左侧还将修建假山、池沼、亭台楼阁等,将自然生态环境融入教学和生活中,使学校建筑和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投入资金10.26亿元,配套新(改、扩)建白土坝幼儿园、府荆小学、清泉小学等学校20余所。”该区相关负责人称,教育项目的“梯次发展”全面解决了新旧“两城”学生“上学难”“上好学”问题。

实施“以教拓城”

为城市发展夯实根基

去年,顺庆区坚持“建城先建校,名校拓新城”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主城区拥江北拓、三线发展。

去年12月18日,顺庆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国映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在该区“大学城”新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高专)学校——四川电影技术学院。

据介绍,该院为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高专)学校,主要培养影视专业技能型人才。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1.6亿元,占地约1000亩,拟建地位于顺庆区搬罾“大学城”。项目一期预计今年初开工建设,2020年9月投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教学、科研、制作、创作等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国内外知名艺术园区。

去年底,备受市民关注的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选址敲定,落户于顺庆区荆溪街道办文苑社区,占地318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规划教学班160个,容纳学生约8000名,并将于明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两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顺庆的未来在城北、希望在城北、活力在城北。我们将一手抓老城传统功能疏解,一手抓新城配套功能建设;一手抓老城产业业态调整,一手抓新城现代产业培育。”顺庆区委书记陈泽斌对北部新城发展信心满满。

同时,顺庆区专题制定北部新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搬罾片区2万余亩的“大学城”、荆溪片区1万亩的“基础教育城”完成规划选址工作,潆溪片区5000亩的“职业教育城”初具规模。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即将开工建设,四川电影职业技术学院签约落户入驻“大学城”,川北医学院整体搬迁、西南交大希望学院等高校入驻“大学城”取得实质性进展,市职工大学转型升级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北部新城教育新优势即将凸显。

实施“城乡互补”工程

城乡教育共融发展

去年以来,顺庆区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融教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农村校园文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顺庆区双桥镇小学距顺庆城区约40公里,是该区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学校办学起步于当地一座寺庙,数十年来几经变迁,该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操场、实验器具、体育器材、电子黑板等教学“硬件”,与城区小学相差无几。

据介绍,去年顺庆区整合资金3.06亿元,同步实施城乡薄弱学校改造44所,全面推进校舍维修、学生宿舍及教师周转房等建设项目70余个,新增学生宿舍床位1.3万个、教师周转房300余套,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8个,新(改、扩)建城乡学校食堂60余个,实现所有学校食堂全覆盖,城乡所有师生教学和生活全保障,城乡一体、城乡联动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要均衡发展,首先是城乡教育要均衡,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强城乡学校结对的力度,鼓励新进、年轻教师到农村去历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切实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陈泽斌表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全区上下将秉承“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再多投入都不为多”的执政理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顺庆打造成川东北教育高地,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陈钧先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国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