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防止孩子痴迷网络和游戏?家长的认知与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9-1-21  11:16:26         稿件来源: 网络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曾于2018年联合发布《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调研主要覆盖了13-18岁的青少年。报告显示,八成以上青年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近半数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都能够控制在两小时以内,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其中,影视内容和游戏在青少年中的关注度比较高。

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无法合理使用手机的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探讨解决这个问题,1月19日,腾讯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央视少儿频道、DN.A计划与腾讯新闻在成都联合举办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网络游戏”沙龙暨DN.A课堂系列讲座第二期。沙龙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田丰,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张楠伊,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答主、心理学者叶壮来现场为各位家长解疑答惑。

游戏引发的家庭冲突,怎样聪明化解?(小)

游戏与娱乐是孩子的天性,玩手机没错,玩游戏也没错,重要的是拿捏好分寸。合理与不合理的界线在哪里?面对家庭中常见的因孩子玩手机引发的冲突,该如何化解?家长在对孩子的网络教育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

针对这些家庭中常见的因为孩子玩游戏而引发的亲子冲突,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张楠伊在本次讲座中,为家长逐个剖析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张楠伊给大家分享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就是孩子拿起手机来就精神百倍,一拿起书来学习就灰头土脸;第二个场景,孩子因为玩手机和父母发生了很大的争执,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这是非常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那要怎么解决呢?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孩子发展中的困难,都是由家庭的敌意和缺乏合作所引起的。张楠伊讲到,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独立感和愉悦感,而这些在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是非常容易找到的,如果我们希望他不沉溺在虚拟世界,在现实当中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就必须在现实当中给他不断的体会这两种感觉的机会,只有平等型家庭,只有自我驱动的孩子,才能找到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的感觉。

手机和游戏不可怕  关键是要掌握好沟通策略(小)

二十年前,逼着孩子离开篮球场回到书桌;二十年后,逼着孩子放下手机出去打篮球。变化的是游戏规则,不变的是时间观。

田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在多年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早已摸索出了一套应对孩子不合理上网的策略。田丰从实际案例入手,在沙龙现场向家长展示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反套路”,并结合多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合理的沟通策略,帮助家长弥补规则漏洞。

在田丰看来,家长管理孩子上网、玩游戏的问题,不能过分“迷信”规则。

“和孩子应该怎么谈?田丰表示,家长应改变观念,时间观和教育观,另外,要改变态度,以商量取代指使,并从身体上走近和陪伴孩子,心理上了解和理解孩子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田丰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完全脱离游戏,他会跟这个时代出现一定的割裂,所以在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上,首先一定是让孩子顺利地成为一个可以融入社会的人。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恰当运用可助力孩子成长(小)

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答主、心理学者叶壮从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位心理学者的角度,将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家长与孩子正确交流游戏、管理孩子玩游戏的经验,分享给各位家长。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叶壮认为,家长们与其将游戏看成是“洪水猛兽”,一心想着怎么能让孩子“少玩”甚至“不玩”,不如正视游戏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中起到的积极作用,适当通过游戏提升孩子的能力。

叶壮认为,在新知性、审美性、纯粹的快乐这三个要素中,能占据两个要素的游戏就可以筛选给孩子尝试玩了。他给家长们列举了8款适合10-17岁孩子边玩边学习的游戏,其中,有一些精品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美学审美,能够提高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甚至激发孩子对于人性的深层次思考。

当然,允许孩子适当玩游戏,并不代表可以让他们无度地“疯玩”,也不意味着家长不需要进行恰当的干预。叶壮认为,想让游戏起到好作用必须有“家长的正确干预”、“孩子的自管水平”、“优质的游戏”这三个前提。

如何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游戏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我该扮演什么角色?(小)

在本次沙龙,近50名家长带着各自的问题来到了沙龙现场,部分家长急切地想要分享家庭案例以获得专家的指导,部分家长则期望通过本次沙龙取得“真经”。

在现场的圆桌论坛环节,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现场专家、腾讯公司代表以及成都知名中小学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我有一个问题,孩子玩游戏我们也是有陪伴和商量,在各种能够辅助和商量以及谅解的情况下,已经给了孩子玩游戏的空间,但孩子还是要偷偷的玩游戏,并和家长发生了冲突,我们如何有效的能够避免或者是化解矛盾,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用心?”,一名家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为了防止孩子过份打游戏,我们家有四个闹钟,定时器这个还是很管用的,然后时间到了强制性的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我们少了与他的沟通与鼓励,从这方面来讲家长还是缺少很多方法,形成了强制性的思维习惯,这个要怎么解决呢?”,另一名家长问到。

围绕“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家长在对孩子的网络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家庭中常见的因孩子上网/玩游戏引发的冲突,如何化解?”,“如何让游戏服务于亲子关系?游戏能带给孩子什么?”等现场家长蜂拥而至的问题,教育专家们一一给予了解答。

张楠伊表示,一个是孩子要靠近父母,一个是父母要靠近孩子,但是这个双向的动作是从父母开始,亲子关系当中,孩子是弱势方,我们不要等着孩子有什么好的举动我再去奖励他;第二就是事先约定好,我们约法三章,这个游戏只能玩5分钟、10分钟,自己上一个定时器,用听觉来提醒孩子比叫一万遍都有用,铃声一响,孩子注意力被打断;第三个当他能够自己自拔出来的时候,你要肯定他的自治力,信任孩子,用任何可视的方法去鼓励他。这个时候你往前走,孩子一定会靠近的。

叶壮认为,其实没有游戏,因为别的事情,家长与孩子的冲突也少不了,家长不是解决游戏的问题,而是解决矛盾的问题。叶壮给家长们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用一个PPT换取一台打印机的故事。

他说,“我上初二的时候,特别想要有一个打印机。我爸不理解,我就解释了我需要打印机的目的,并表明这是我的刚需。但我爸认为我的理由不成立,最后我爸给我15天的时间,让我做一个PPT,找一个时间给我爸我妈我爷爷我奶奶四个人做了一次演示,用15分钟演讲说明为什么要打印机,最后成功的买到了打印机。因此家里沟通要讲究方法,要平等沟通。”

来自成都当地知名中小学的两名老师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教育孩子需要更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都作出一定的努力。

前端保护:腾讯开发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小)

在沙龙现场,作为游戏厂商代表,腾讯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负责人陶金分享了腾讯是如何提供未成年人保护主动服务的。陶金说,“首先,我们会通过大数据去发现现有的游戏用户中的一些疑似未成年人,除了来源于登记的实名信息,也会结合这个帐号的行为特征,判断是否是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帐号来玩。当未成年人使用成人帐号去支付的时候,我们会做出判断,将这样一笔消费发给支付账户的属主,让他确认这笔支付是不是未成年人支付的。第三,当我们做了这样的针对提醒之后,如果支付账户的属主没有察看到这样的消息,而孩子仍然在持续消费,我们会做外呼工作。”

据悉,目前腾讯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工作已初步建立一整套实践+理论体系,通过在网络游戏的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的设置,为未成年人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健康上网保护的良性闭环。

其中,“事前”是指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孩子游戏和消费动态,并通过合理设定孩子的游戏行为,以达到守护其健康成长的核心目的。

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成长守护平台正在规划新产品功能“星星守护”,通过老师批量绑定孩子账号,来实现留守儿童的游戏管控,预计在2019年前实现小范围测试。

而“事中”则是指腾讯健康系统。这个系统在未成年人的游戏过程中,进行游戏内系统级的干预与限制。

比如《王者荣耀》健康系统严格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超出限玩时长的,游戏将会做强制下线处理,当天不能再玩。

同时,《王者荣耀》健康系统加强实名认证,正式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对于所有新用户进行最严格的实名校验。通过该项校验的实名帐号,健康系统将根据相关信息精准判断是否为未成年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腾讯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不仅仅是《王者荣耀》,截至2018年底,共有15款热门游戏产品已接入并启用健康系统。

2018年11月初,腾讯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把全线游戏产品接入这项经实际验证有效的防沉迷措施。

另外,“事后”环节则是指腾讯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该服务工程的初衷是希望当发生孩子绕过监管进行游戏,特别是偷拿父母的钱进行不理性消费时,通过及时和尽可能有效的提醒,避免家中财产损失的发生。

当一个QQ登陆的帐号在腾讯旗下游戏近30天动态累计消费达300元或以上,对于其中疑似未成年人消费的,腾讯将尝试主动介入,联系相关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进行提醒和确认。目前该服务已覆盖腾讯旗下多款游戏产品,后续还将不断接入更多其他游戏。

在腾讯主动发出的每4次提醒中,就有1次成功帮助家长发现了未成年人消费,其中76%的未成年人账号消费金额得到有效控制,62%的未成年人账号游戏时长也有了显著下降。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绑定“未成年人游戏监管平台”小程序,实现查询孩子的游戏情况、管控孩子的游戏行为,以及获得教育辅导等功能。

该小程序还提供“教育专线”服务,由50名具有教育资质的客服为矛盾突出的极端家庭提供1 对1 的电话辅导,自服务推出以来,已经接到82万教育辅导专项服务请求,一对一介入了近千个家庭的家庭亲子关系改善辅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