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30日,来自中央、省、市3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邻水,围绕“学习贯彻四川省委和广安市委全会精神——走进川渝合作最前沿”主题开展集中采访活动,感受邻水蓬勃发展带来的变化。
邻水是我省88个贫困县之一,集革命老区、秦巴山区、移民库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同时,邻水也是渝广合作先行示范区,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两地融合发展开辟新的合作天地,是邻水县全力脱贫攻坚的又一大动力。
据悉,今年邻水将实现脱贫摘帽,并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篇乡村振兴文章,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农业强县跨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规划一域三带 打造美丽乡村
展开全县的乡村振兴规划蓝图,记者看到,三条示范带串起了邻水农民的幸福生活。
华蓥山东麓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以旅游、康养为主路径,着力建设“环渝腹地旅游示范区、农村改革实验田”。
铜锣山腹地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为主路径,突出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六良”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建设“山区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
东槽绿色经济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路径,突出循环、生态、绿色农业,立足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条示范带全域覆盖了邻水的新农村建设,未来,这里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400个,修建农村公路320公里,生产便道350公里,绿化美化造林13.32万亩。
目前,以云顶寨旅游特色小镇和高滩工业特色小镇为引领,乡村旅游环线和十个美丽乡村示范区依次分布,错落有致地点缀着邻水与重庆相融发展的乡村旅游市场。
乡村变景区 百姓更富裕
步入长安乡秀峰村青石台子、黄泥坡、大屋基和冷家乡小坝子民宿,一大批美丽乡村试点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盘活土地、机制创新等,乡村的基础设施硬件得到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家住青石台子的贫困户王华明告诉记者,以前他家房屋十分破旧,在政府无偿帮助下进行了翻新,建起了新院坝,家里不仅通水、通电,而且还能上网,柏油马路修到了家门口,在重庆打工的子孙回来看望他,半天就能到家。
新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空心村”也逐渐消失,老人们不仅不觉得自己是留守荒村,而且还跟着当地政府一同积极投入到乡风文明培育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
“主攻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我们启动了百村示范工程,现在的新农村只留下了青山绿水。”长安乡党委书记王斌源表示,通过重点实施农房立面改造以及便民路、院坝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190个幸福美丽新村已经建立起来,杨家湾、谈家院子、包家大院等17个特色民居示范点已成为周边城市旅游者首先目的地,其中重庆游客成为主力军。
不仅如此,邻水的新农村已经走上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生态无污染的“邻水造”农副产品形成了生产、经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让田园变成公园、产品变成商品,邻水加速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贫困村建立蔬菜基地,政府统一规划田网、水网,种时令蔬菜,让新兴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王斌源表示,邻水实施“土地银行”模式,探索出助农增收新机制。据悉,该模式已在全县多个乡镇试点推广,共“存入”和“贷出”闲置土地8000亩以上,人均收益800元以上,农户支持率达100%。
在缪氏庄园记者看到,通过开展土地经营“双向式”、酬劳薪金“绩效制”、农户收益“多元化”等模式,已带动逾2100户农户,户均增收超过2.2万元。
贵人槽村通过建立“个人入股+集体统管+按比分红”“村集体+农户+业主”等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改善了贫困村的经济面貌。“我们通过政府提供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创建了龙景湾咸菜加工厂,每天都会将产品发往重庆市场。”工厂负责人李水英说,源源不断的订单中,60%来自重庆的企业。
如今,像李水英这样的新兴经营主体,已经成为邻水新农村就业创业的主力军,在政府的推动下,农民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目前,邻水已引导柑橘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龙景湾咸菜加工厂等17家农业企业建立联合体,带动贫困人数130人以上,农民收入逐年提升。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余萍 李洋